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逐梦阅读 > 现代都市 > 胎穿:我在大明孤独长生完整版

胎穿:我在大明孤独长生完整版

两广总督 著

现代都市连载

看过很多古代言情,但在这里还是要提一下《胎穿:我在大明孤独长生》,这是“两广总督”写的,人物杨轩徐达身上充满魅力,叫人喜欢,小说精彩内容概括:每年都要派人去户部汇报财政收入,而且账目必须跟户部审核后的相符。但凡有一个数字对不上,那就只能回去重新做,且重新填造的账目,必须有地方官府的印信。再加上,古代交通不便,一来一去就是几个月的时间,多来几次,这一年的时间就没了。于是大家便想了一个办法,带着盖着印信的空白文册不就行了。就算数目不对,那也能当场填造新的账目,不用再花费大量时间......

主角:杨轩徐达   更新:2024-06-03 17:15: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杨轩徐达的现代都市小说《胎穿:我在大明孤独长生完整版》,由网络作家“两广总督”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看过很多古代言情,但在这里还是要提一下《胎穿:我在大明孤独长生》,这是“两广总督”写的,人物杨轩徐达身上充满魅力,叫人喜欢,小说精彩内容概括:每年都要派人去户部汇报财政收入,而且账目必须跟户部审核后的相符。但凡有一个数字对不上,那就只能回去重新做,且重新填造的账目,必须有地方官府的印信。再加上,古代交通不便,一来一去就是几个月的时间,多来几次,这一年的时间就没了。于是大家便想了一个办法,带着盖着印信的空白文册不就行了。就算数目不对,那也能当场填造新的账目,不用再花费大量时间......

《胎穿:我在大明孤独长生完整版》精彩片段


老朱的一道旨意,杨轩的学习时光算是结束了。

他现在只是太子东宫下的一名九品芝麻官,而且还是虚职。

不过就在这个时候,杨轩察觉到京城中的氛围开始紧张起来。

不时就听到有人被亲军都尉府所抓。

要知道,这个亲军都尉府可是锦衣卫的前身,只服务于老朱一人。

没多久,杨轩便知道了这到底是一件什么案子。

一个由盖了印信的空白文册所引发的案子。

整个案子的具体缘由是这样的:明朝规定,地方上每年都要派人去户部汇报财政收入,而且账目必须跟户部审核后的相符。

但凡有一个数字对不上,那就只能回去重新做,且重新填造的账目,必须有地方官府的印信。

再加上,古代交通不便,一来一去就是几个月的时间,多来几次,这一年的时间就没了。

于是大家便想了一个办法,带着盖着印信的空白文册不就行了。

就算数目不对,那也能当场填造新的账目,不用再花费大量时间跑上那一趟了。

于是,带空白文册就成了这样一条不成文的规定。

朝廷上下都知道,唯有一个人不知道。

而这个人就是朱元璋。

这下可真是要了老命了。

老朱感觉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今天你们敢不经请示私自盖印,明天你们还不得把这印盖到咱的脑袋上?

其次,空印会让某些人的贪污更加方便。

众所周知,老朱最恨的就是贪官。

结合这几点,老朱下令将所有的主印官处死,副手以下杖责一百后充军,甚至,不少省的按察使司的言官也因此获罪了,理由嘛,很简单,监管不力。

得知老朱的处理结果,朱标赶紧去求情。

这件案子实在是太大了,涉及全国各地的官吏。

一旦这么处理了,全国的财政系统将会瘫痪。

“父皇,不能这么杀啊!”

武英殿,朱标跪在老朱面前。

“怎么就不能杀了,贪官污吏全都该死!”

“更何况,这些人藐视皇权,必须死。”

老朱看着朱标,愤怒道。

“父皇啊,他们当中有些人是该死,但却不能都杀了啊!”

朱标道。

“标儿啊,你还是太仁慈了。”

“咱杀他们,是想让所有人都知道,皇权至高无上,没有人可以藐视。”

老朱说道,希望朱标能理解自己。

“儿臣自然是明白的,可是…”

“你明白就好,下去吧!”

“父皇!”朱标还想求情。

“下去!”老朱是真的生气了,他都已经说的这么清楚,儿子怎么还不能理解自己呢?

朱标垂头丧气的回到东宫,召见了杨轩。

“杨轩,父皇执意要杀掉所有主官,你说,现在该怎么办?”

“太子殿下,杀人只是手段,要看陛下为何而杀人。”杨轩道,他可不相信,老朱只是为杀人而杀人。

闻言,朱标将老朱的目的说了出来,可见对杨轩的信任。

嘶!

听完朱标的话,杨轩也是倒吸一口冷气。

要知道,现在的大明,全国共有十三个省,一百四十多个府,一千多个县,这些省府县的官员,很多都有此次的空印案有关。

可以想象,此次会有多少人人头落地,又有多少人发配充军。

“太多了,不能都杀。”

“而且这其中必然会有冤案。”

“更重要的是,会影响全国财政系统的运转。”

“这可不是随随便便安排几个官员就能恢复运转的。”

“最起码,也要对这方面有所了解才行。”

杨轩摇摇头,显然不认可老朱的处理方法。

“可是现在,父皇根本听不进去劝。”

朱标为难道。

“太子殿下,臣建议,这件案子,由您接手。”

“嗯?”朱标疑惑的看着杨轩,不明白他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殿下,臣是这样想的,这件案子由您接手的话,那么案子的进度就由您来决定。”

“一来,可以多一些时间,用来甄别贪官污吏和清廉能臣。”

“二来,避免制造冤假错案,损害朝廷的形象。”

“三来,咱们可以想出一个更好的处理结果,用来说服陛下。”

杨轩缓缓说道。

这也和朱标的想法不谋而同,便点了点头,同意了杨轩的办法。

“那我这就再去找父皇。”

“不,太子殿下,还是明天去吧。”

“为何?”

“现在陛下正在气头上,说不定会拒绝殿下的请求。”

“而且,一天时间,也不打紧。”

“好吧!”朱标承认杨轩说的有道理。

……

第二天,朱标向老朱请命,全权处理空印案。

恰巧老朱也有锻炼朱标的想法,想了想,便将此事交给了朱标全权处理。

东宫。

“杨轩,现在父皇已经答应让我来全权处理此事了。”朱标笑着说道。

“恭喜殿下。”

“看来此案,对大明的影响,将会降到最小。”

杨轩也替朱标高兴。

同时,他也认识到了老朱对太子朱标的重视,这样的大案,说交给就交给,这份信任,怕是要让历史上的那些太子羡慕死啊!

杨轩读完二十一史(这个时候还没有二十四史),对历朝历代的事了解颇深,就皇帝与太子的相处模式,老朱和朱标这父子俩,可以说是独一份。

“是啊,不过现在还不能高兴,我们得抓紧时间对所有案犯进行甄别。”

“这是自然。”

于是,接下来的大半个月里,朱标带着杨轩,还有原来的主审官,对空印案重新进行了审理。

东宫。

杨轩看着忙碌了大半个月,熬出黑眼圈,眼中遍布血丝的朱标,心中佩服。

“杨轩,现在是时候去说服父皇了。”

虽然身体很累,但朱标的精神头却很足。

“太子殿下,千万要记得,不要和陛下对着来。”

“咱们就和陛下,摆事实,讲道理。”

“相信陛下,会明白殿下的一片忠心的。”

杨轩提醒道。

“嗯。”朱标重重点头。

紧接着,朱标便离开了东宫。

而杨轩留在东宫,却有些忐忑。

是成是败,全看朱标这一哆嗦了。

很快朱标便来到了武英殿。

……


笑得像荷花似的。

“臣看见陛下龙体健旺,臣这半年辛劳,值了!”

“太值了!”

瞧见胡惟庸这激动的表情,知道胡惟庸已经被自己迷惑住了。

于是老朱为了彻底瓦解胡惟庸的警惕心,便趁此使出了一个更加具有恩宠效果的招式。

只见老朱满脸亲切的笑容,拉住了胡惟庸的手,往红毯上走:

“好,惟庸,走!”

“陛下,臣不敢!”胡惟庸连忙拒绝道。

“哎~走吧,来来来!”

老朱根本就不给胡惟庸拒绝的机会,拉着他就走上了红毯。

两人脸上的笑容,怎么看都是一副君臣相和,心心相印的画面。

跟在老朱身后的朱标静静的看着这一幕,不得不佩服自己父皇的忍耐。

明明对胡惟庸已经恨得咬牙切齿了,还能表现的这么亲切,就像是什么也没发生一样。

自己和父皇比起来,到底是差得远啊!

……

回到皇宫后,老朱第一时间就将李进召来,了解情况。

越听,老朱心中对胡惟庸的杀意就越是止不住。

擅权枉法,结党营私,还拉拢了不少武将。

这是想做什么?

于是,老朱便赶紧让朱标和着二虎等人彻查。

朱标负责重新批阅中书省这半年来的奏折,而二虎则负责汇总探子汇报上来关于胡惟庸的罪证。

……

“殿下,臣是武将啊,文官的活儿,臣干不来啊!”

杨轩将手上的兵马交接完成,还没来得及松口气,就被朱标叫上重阅中书省的奏折。

这完全就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杨轩可不想干。

更何况,胡惟庸为相这么多年,心腹耳目遍布朝野,恐怕大军刚到京城附近就被发现了。

毕竟,数万大军,包括水师,步军,骑兵,这可不是那么好隐藏的。

得知老朱要回来,胡惟庸还会给自己留下明显的破绽吗?

换位思考,反正自己是不会那么干的。

所以啊,朱标注定是查不出什么的。

但这话,杨轩又不能说。

现如今,老朱,还有朱标,都一致认为,这么一查,肯定能找到胡惟庸的罪证。

杨轩要是在这个时候告诉他们‘别白费力气了,你们肯定找不到胡惟庸的罪证的’,可想而知,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前人已经将经验教训写在了史书里。

任何时候,都不要表现的自己比君主还要聪明,尤其是在现在的特殊时期。

三国时期的杨修就是很好的例子。

本朝的刘伯温,也是因为太过聪明,从而被老朱忌惮,以至于,开国时,被封伯爵。

按理说,刘伯温的功劳,不是公爵,最起码也应该是个侯爵吧?

谁能想到,竟然只是个伯爵,甚至就连俸禄,也是伯爵中最低的。

为此,老朱还和马皇后吵过一架。

……

“行了行了,我还不知道你?”朱标没好气的白了杨轩一眼。

“既然你不想去,那你就回去陪着徐叔吧!”

“多谢殿下!”杨轩笑道。

原本徐达是需要镇守北平的,但在今年朱棣就藩之后,镇守北平的任务就交给朱棣了。

现在的徐达,基本上就在家教育子嗣。

杨轩回到魏国公府,和徐达聊了一会儿,说了说胡惟庸的事。

老练的徐达意识到这将是一件大案,嘱咐杨轩一定要小心。

但这并不是杨轩说了算的,皇帝一道旨意下来,杨轩就算是不想掺和也不行。

聊完朝局,徐达又给杨轩说起了家里的事。

主要是家里又添了一口人。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