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杜如晦李世民的现代都市小说《精品篇穿越大唐我跟李治争皇位》,由网络作家“九剑本尊”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以古代言情为叙事背景的小说《穿越大唐我跟李治争皇位》是很多网友在关注的一部言情佳作,“九剑本尊”大大创作,杜如晦李世民两位主人公之间的故事让人看后流连忘返,梗概:这几万甲胄兵器要花多少钱,他可是太清楚了,大唐百姓的税负起码上升一成。这一成看似很少,但对一些家中劳力较少的家庭,可是重重一击啊。这等事,要是李元吉李建成辈知道了,多半是摆摆手说不必多虑,要相信百姓能够努力坚持下去。但李二对待百姓,不可能这么随便啊。所以他觉得有点奇怪。虽然强力的军备他也很想搞,毕竟自......
《精品篇穿越大唐我跟李治争皇位》精彩片段
猪仔之事完成。
李二看着这间别出心裁的圈栏,越看越是满意。
这事要是成了,百姓岂不乐开了花。
肉价能降一半,我李二就不信这事不能上史书。
想了想,李世民忽然说道,“这圈栏真不错,干脆给我在皇城里也整一个!”
李二这么一说,杜如晦,房玄龄,乃至李靖,双眼顿时就瞪大了。
“陛下,您说什么?”
“养猪的圈栏?皇城?”
“陛下,此事有伤物议,恐为清流所讥啊!”
三人说的都是真实的问题,这作为君主是不可能不考虑的。
当然了,养猪这事要是真能成,那也好说。
什么清流议论,事有成效自然就打脸了。
但是这个养猪之法,虽然精妙,可是毕竟是头一遭……谁敢说一定成功。
所以三人本能的都是反对。
可他们没想到的是,
李二眉头皱起,露出不悦之色。
“就这么决定了。便有清流物议,等猪养成,自然消去。对了!”
“不但要养猪,还得以民间之法给我建一个养羊的圈栏。届时高下立判,我看谁来议论!”
“清流”都是些什么人,李二可太清楚了。
方今时期乱世刚过,有条件读书识字当“清流”的哪个不是出身当地望族,一大半都是五姓七望这些门阀出身。
这清流能有啥好话就见鬼了,反正养猪之法肯定奏效,到时候直接打脸不香吗。
见李二如此坚持,三人也不可能一直劝。
房玄龄和李靖对视一眼,都觉不可思议,
怎么好像陛下十分肯定……这事能成一样?
接着不约而同的看向杜如晦。
杜如晦的神情则有些古怪。
“克明,这其中莫非有什么文章?”
李靖好奇的问道。
房玄龄则想到了最初的点。
“克明,陛下似乎对养猪之法十分信赖,这背后高人究竟是谁啊?”
被两人围着问,杜如晦只露出一个微笑。
“是什么人,这一时半刻的我也不知。不过总之,是个了不得的大才!”
房玄龄:……
李靖:……
无语了,老杜你这分明是知道内情的啊。
不过既然杜如晦也和陛下一样信任养猪之法,二人也只好姑妄听之。
横竖清流今天不骂点这个明天也要骂点那个,那便由他们骂去吧。
万一真成事了打脸了呢,虽说总是可疑就是了。
……
事情算是安排上了。
虽然结果不确定,但是李二,包括杜如晦,都对李盛的法子有信心。
李二是对孩子的无条件信任。
杜如晦则是真的相信李盛的法子——那把猎刀,给他的印象太深太深了。
接着,李二忽然看向杜如晦。
“对了克明,锻铁之事安排的如何了?”
“陛下,臣已移请工部办理此事,现已召集了长安附近最好的铁匠二十人研究锻铁之法,当下正在工部待命。不过……”
“怎么了,可是有何难处?”
“呃,玄甲军目前人数好几万,换甲胄兵器,恐怕开支有些……”
李二秒懂了杜如晦的意思。
花钱!
搞军备,这种事怎么可能不花钱。
但国库的钱,那都是百姓手里收上来的。
要制作军器,岂不就得给百姓加大负担。
杜如晦的意思很清晰了。
这个事,花钱太多,恐怕未必能匀出财政来办啊。
李二眉头皱了起来,这就有些麻烦了……不过思索了一下,他还是摇了摇头。
“不,克明,此事还是要办。”
“陛下?”
杜如晦感觉有些不可思议。
李二可是他读遍史书也找不到几个同类的那种模范皇帝,向来体恤民生。
这几万甲胄兵器要花多少钱,他可是太清楚了,大唐百姓的税负起码上升一成。
这一成看似很少,但对一些家中劳力较少的家庭,可是重重一击啊。
这等事,
要是李元吉李建成辈知道了,多半是摆摆手说不必多虑,要相信百姓能够努力坚持下去。
但李二对待百姓,不可能这么随便啊。
所以他觉得有点奇怪。
虽然强力的军备他也很想搞,毕竟自己也是兵部尚书嘛。
但这个事,要是李二这江山还打算稳稳坐下去,那其实是没得商量的。
此时,
房玄龄,李靖。
作为当朝一线的大臣将领,自然也注意到了二人谈话。
“陛下恕臣斗胆,这是打算做什么?”
“……朕近日得了一锻造之秘法,决定打制一批新的甲胄兵器。可是……唉,国库就这么些钱,让玄甲军全部换军备,还是勉强了些。”
李二有些为难,但作为一个好皇帝,有事他是不瞒着大臣的。
房玄龄一听,看向杜如晦。
李靖也侧耳倾听,毕竟甲胄兵器他作为将领也得关心。
于是杜如晦便细细说了一番李二的计划。
为所有玄甲军士卒,更换新的强力甲胄,强力刀剑!
房玄龄、李靖一听。
再次愣住。
“所有玄甲军?玄甲军总数至少五万,全部更换?这……这开销太大了吧??陛下,此事不宜操之过急,何不徐徐图之呢?”
“陛下。”李靖也极为认真的一拱手。“兵家之道,一曰人心向背,二曰韬略谋算。陛下昔年也是带兵的老将,远胜微臣,何以依赖起兵器优劣来?再说……”
“玄甲军的兵器甲胄,已是天下少有的良品了,为何还要更换?”
李靖知道李二这个人是个非常理智的人,因此有话直说。
李二张了张口,想要告诉他们猎刀之事……
但思索了一下,直接说恐怕没什么用,人家一点感觉都没。
因此李二想了想,
“这次的锻铁之术非同小可,药师,你的佩剑给朕用用。”
现在是在长安街角,皇城宫廷之外,李靖是和皇帝出游附带着护驾之责,身上的确带着佩剑。
皇帝要用,自然解下呈上。
李二接过李靖的佩剑。
有些锈迹,抽出一看,还有大量划痕,一看便是老将之剑。
但李二没有在意这些,“药师,这佩剑品质如何?”
“陛下,此剑乃是微臣少时所打,跟了微臣快四十年了,从未有卷刃缺口等情事。”
李二点点头,“看得出来,是老师傅打的精品。但是药师,今日朕可要得罪你一回了。”
“陛下?”
李靖有些懵逼,什么情况,他没听懂李二的意思。
但杜如晦听懂了,有些同情的看着李靖……
李二意兴豪发,这锻铁之法真是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惊喜。
长孙皇后两眼放光,“这可是咱们的盛儿所作?”
“那是!”
“不然放眼天下,谁还能博见广学如此?”
一时间长孙皇后也是满面笑容。
这孩子,争气啊!
不过此时,杜如晦道,“陛下,这锻铁之法还请容臣一观。”
“也对,你看看,什么时候让工部拿去打造!”
“是。嗯……”
杜如晦接过册子。
他发现这册子的装订方式有些特殊。
不过想想,殿下居住乡间,有条件习字,其实也很不错了。
翻开一观。
里面果然是白天扫了一眼看到的蝇头小字。
只是,与寻常的字迹截然不同,这字体虽小,却完全看不到任何墨迹晕染,清晰的仿佛刀刻一般。
杜如晦啧啧称奇,陛下倒是写的一手好字!只是这字迹似乎不像是墨笔写就,至于是用的什么笔,他还真看不出来。
不光是字迹。
这样看了一会,杜如晦发现内容也……十分艰涩难懂。
尽管几乎每一页都有配图,笔画精准,标明了各种数值。
但正因为信息丰富,杜如晦反而看的是头昏脑涨。
心里不住的感叹啊,这陛下怎么治学如此严谨,寻常都是年轻人读不进书被长辈训斥,结果今天居然反过来了。
而且里面许多名词,什么金相之类的。
杜如晦更是一问三不知。
“如何,老杜。这锻铁之法可还能行?”
“陛下,这册子……”
“哦?怎么?”
“这册子十分艰深博大,微臣怕是吃不透啊。”
李二一下懵了,我去真的假的。
这杜如晦虽说是兵部尚书,但兵部也是要管军器的,他居然会看不懂?
皱了皱眉,李二不由腹诽这杜如晦是不是英年早老糊涂了?
直接夹手夺过册子。
这一看之下……
别说是杜如晦,他自己脸色也立刻青了。
里面的内容,
真就是博大精深,他简直万万没想到,锻铁之术居然还有这么多神妙变化。
这本册子别说是炼铁了,说是炼丹他都信!
李二有些傻眼。
这孩儿太过聪明,写的书册也是聪明人才能看,那……那这锻铁还怎么搞啊?
这么翻了一阵,他发现最后几页似乎自己能看懂。
……
每隔多少时辰,加多少木炭到炉子里。
木炭加到炉子里,要使用多少多少分量的硫磺……作为助燃剂,提高温度。
锻锤应使用水车动力,驱动大型的锻造锤,完爆人力锻打。
水车应该如此建造……(一幅设计图)
锻造之时,应当在铁器表现出……时停止。
李二顿时笑了。
“克明,你还是不够用心。前面写的,是锻铁之法的原理,是道。”
“这后面几页,才是具体的术呢!”
杜如晦一愣,从李二手中接过册子。
往后面一翻,果然有几页清晰明白的锻造方法。
“有知其然,有知其所以然……”
“陛下却是先论其所以然,再得其然……这是饱学鸿儒也比不上的学养啊。”
杜如晦翻阅着后面的锻铁之法。
这次脸上也露出了兴奋的笑容,因为……终于能看懂了……
长孙皇后不懂锻铁也不干涉朝政。
但,自己孩儿写的书,能让当今天子、名臣都啧啧赞叹,
做母亲的,心里那个美啊!
李二也是满脸笑容。
生子当如盛儿啊!
不过就在这时,杜如晦忽然脸色一僵。
他忽然看到了页码最后面,有几个潦草的手书字似乎是标注:
“傻瓜锻钢法,完成√”
“李盛你记住,以后别老跟人讲原理,说这个谁听得懂啊。直接上傻瓜方案就完事了!”
杜如晦真是无语了。
殿下果然是堪比鬼谷的当世奇才啊。
对我等来说神妙无比的锻铁之法,在殿下眼里居然只是稀松平常,甚至属于笨办法……
不过这锻铁术的确大有用处,这一点杜如晦绝不否认。
“陛下,臣已领会得殿下之法。”
“好,这便去召集最好的铁匠,给朕的玄甲军换最好的甲胄兵器!”
“是,陛下!”
“等等。”
李二忽然又想起一件事。
“还有一件事也要你去办,养猪!”
“养猪?”杜如晦愣了一下,养猪这件事……他倒也不是没想过,但是……
“依殿下所言,这养猪之法还需药物备着,这……”
“不,此事朕用心想过,瘟病之事重在防,不在医。做好清洁,隔开圈栏,应无大碍。”
杜如晦一想,这倒也是。
“不过陛下,此法当在何处试行?”
“何处?嗯……容朕想想。算了,明早尔等来甘露殿听命,朕要亲自操刀!”
“亲……是,陛下!”
李二可没忘了养猪这回事。
他阅遍史书,知道古之天子,但凡有所为的明君,必定关怀民生,旦夕不望。
但他还从未听过哪位天子连百姓能多吃少吃几两肉都要关心的。
这养猪之法虽然精妙,但其实天下初定,百姓之中吃的起肉的并不多。
这个法子若是能行得通,推广起来,
肉类产量翻一倍,
也不过让十分的肉价降个三四分,对于大多数百姓仍然奢侈,只能偶尔品尝。
但……他李世民,就是要做第一个,能让天下人人都能吃上肉的皇帝!
“只不知盛儿所说的青霉素,何时才能做得廉价,全国推行呢……”
想想盛儿掌握的种种奇术,李二眼中光芒越发旺盛。
……
次日一早。
李世民带着杜如晦,房玄龄,以及……李靖,同时聚集在宫城门外。
微服打扮,房玄龄和李靖都是神情疑惑,杜如晦面色有些尴尬。
“陛下,这是……”
“当然是正事了,你们都是朕的大臣,我找你们难道是弹琴下棋的?克明,不,药师,你带路!去军营!”
“我带路?”
李靖一下更疑惑了,“微臣……不明白啊,陛下这是……”
“去了你就知道了。克明,你购置的猪崽都送到了吧?”
“禀陛下,都到了。”
“那便好。走吧!”
踏踏踏……
马蹄阵阵。
李二口头要李靖带路,不过这是因为长安军营是李靖在管。
所以李靖还是一头雾水,这大清早的干啥呢。
“克明,陛下这是……”
“养猪。”
“土豆……”
李盛的话长孙皇后一瞬间没听明白,不过一转念立刻就明白了。
孩子这意思是……
土豆这东西……家家户户都舍得吃?那岂不是说这玩意并不值钱?
怎么可能?
绝不可能!
“这土豆滋味如此甜美,岂不是难得之物?”
“夫人说的哪里话。这土豆我没怎么精耕细作,只是测试土地肥力而已。亩产虽然一般般,但也有个三千多斤啊。”
……
李盛笑着解释了一下,接着就继续给小长乐添新的土豆泥。
小孩子的嘴巴是最刁的,一道甜品能得到小孩子的认可,那就是最高不过的荣誉了。
但此刻,长孙皇后却是整个人呆在了原地。
三……多少?
三千多……斤?
这是什么数字?
她之前还想着这东西如此名贵,便国宴也可上得,
结果亩产三千多斤,这不是开玩笑吗?
你确定是三千多斤,不是三百多两?
……
“孩子,这土豆怎么能亩产三千多斤?天下万般食粮也不可能亩产这么多呀!”
“啊?呃,可是……夫人,这东西真的亩产三千多斤。如果是耕种精细得当,五六千斤也能拿出来的。”
李盛说的是实话,土豆这东西产量真就是这样。
后世的一线农业专家搞得试验田,土豆最高亩产,可以飙到两万多斤。
当然,这种用来写论文的试验田,没有多大参考性,但是一般的土豆田,真的可以达到这个量,据说连水稻都有亩产万斤的了,何况是土豆啊,李盛压根没把这当回事。
不过长孙皇后是彻底懵了。
要死了,三千多斤啊。这东西岂不是天上的仙种?
若非是神仙所赐,凡间……
凡间,长孙皇后知道,李二每天愁眉苦脸的两三件事里边,头等大事就是百姓的口腹问题。
寻常田地,通常都是一石多。
品质最好的良田,也就是两石。
两石,那就是两三百斤。
这……三千斤?
这亩产,岂能是人间之物???
天下焉有此理!
长孙皇后感觉大脑有些卡壳,一片空白。
她完全不知道怎么说话了。
李二每天,每月,每年心心念念的,除了啥时候才能干碎这群突厥蛮子。
就是哪里的百姓今年有没吃饱,
家乡没收成,要么吃人要么成群结队去外地乞讨,成为流民……然后流着流着自然就开始啸聚造反。
这东西……若是推广全国。
那……?
???
该是什么样的一番光景?
她简直无法想象。
不行,得亲自确认这件事!
这太重要了!
……
“孩子,这土豆我想亲自看看,若是可以,容我亲自掘上一棵,可好?”
长孙皇后双目放光的看着李盛,
这眼神直接给李盛吓了一跳,什么情况啊这么激动。
好像老李,老李夫人刚来那天就是这样。
不过只是挖土豆,也不是什么大事。
反正土豆田边篮子被自己带走了,棉儿莺儿在做家务,她们安排的晚餐显然也有土豆,正好还要去挖呢。
夫人想看个新鲜,那就看看咯。
“这有何难?夫人且随我来便是。”
“师父师父我也要去我也要挖土豆……挖了土豆大唐才有盛世……”
长乐也嚷嚷着要跟去挖土豆。她从小早慧,治国之道知道的不少,长孙皇后想到的事情,她也想到了。虽然只是对应着书册之上的知识,没有那么激烈的情绪就是了。
自古以来,粮食价格每上涨一段,天下便要多几个地方闹灾荒。
涨到一定程度,百姓就会易子而食,接着遍地烽火也就不可避免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