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嬴政陈凡的现代都市小说《带着记忆穿大秦,我和祖龙一统天下精品阅读》,由网络作家“山南有情”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带着记忆穿大秦,我和祖龙一统天下》是难得一见的高质量好文,嬴政陈凡是作者“山南有情”笔下的关键人物,精彩桥段值得一看:当了村里的教书先生。小儿子叫方信礼,喜欢捣鼓些奇奇怪怪的东西,不是读书的料,耕着半亩地,也勉强能糊口。方书羽看到挑着两筐粮食的栓子,开口说道:“进来吧。”“好嘞。”栓子挑着竹筐走进屋内。他看了看屋子里的人,发现方信礼不在屋内。“先生,二娃呢?”“信礼?他赶牛车送他哥上县里去了。”方书羽随......
《带着记忆穿大秦,我和祖龙一统天下精品阅读》精彩片段
“孩子他爹,这跟石头似的番薯,真能能亩产四十多石吗?”
妇女一边哄着孩子睡觉,一边轻声问道。
“既然是陛下下的圣旨,应该不会有错的。”
“你糊涂了!陛下下的才要担心啊!”
妇女谨慎地扫视四周,轻声道:“说句大不敬的,陛下脑子就是糊涂了。”
“之前是那个叫徐福的,现在又来了个叫陈凡的。”
“万一这陈凡跟上次那个徐福一样,是个骗子怎么办。”
“你上回去服徭役被打的伤还没好全呢。咱家可经不起折腾了。”
武陈看着自己的妻子,她说的也有道理。
看到她身上缝缝补补的破洞衣服,武陈一把搂过妻子。
“那我拿一半的地试着种一下,另一半种点别的。”
顿了顿,他接着说道:“要是这番薯和水稻真的那么神,回头多出来的粮食,咱拿到乡里卖了。扯匹好点的料子给你做身新衣裳。”
听到武陈这话,妇女嘟囔道:“净浪费钱。”
“这咋能叫浪费钱呢。”武陈接过孩子。
“嘘嘘嘘!你小心点!别把孩子吵醒了。”
“得嘞,你快去歇会,我陪娃娃玩会。”
看着自家男人不靠谱的模样,妇女一把夺过孩子。
“你把这粮食收好,娃娃我来看就行了。”
说完,便抱着孩子走进屋里。
武陈看着自己被妻子嫌弃了,尴尬的笑了笑了。
接着,转身走去干活了。
…………
村子的另一头。
栓子挑着扁担来到村里的私塾先生屋外,大声叫道:“先生,俺给你家二娃送稻子来了。”
话音刚落,门就被打开了。
一个满头白发的老者拄着拐杖走出来。
他便是栓子口中的先生。
先生名方书羽,据说祖上当过赵国的大夫,后来为了逃避战乱,才举族迁到这里。
先生有两个儿子。
大儿子叫方义礼,自幼聪明好学,长大后继承衣钵,也当了村里的教书先生。
小儿子叫方信礼,喜欢捣鼓些奇奇怪怪的东西,不是读书的料,耕着半亩地,也勉强能糊口。
方书羽看到挑着两筐粮食的栓子,开口说道:“进来吧。”
“好嘞。”
栓子挑着竹筐走进屋内。
他看了看屋子里的人,发现方信礼不在屋内。
“先生,二娃呢?”
“信礼?他赶牛车送他哥上县里去了。”方书羽随口答道。
“县里?他上县里做什么?”栓子惊讶地问道。
不怪栓子大惊小怪。
在秦朝的人口管制极为严格。
一般来说,村里人只会在有大事的时候才会离开村里。
可最近没听说过方家有大事啊。
方书羽看着栓子憨憨的样子,不由得笑了起来。
“我估摸着他们也快回来了。你在这等会,待会自个问他。”
“也行,反正你这是最后一家了。送完你这,我就能歇会了。”
说完,栓子坐到一旁。
不知过了多久,屋外传来车轱辘的声音。
“爹,我们回来了。”
听见小儿子的声音,方书羽赶忙走去开门。
门一打开,一个年轻小伙便钻进来。
随着,一个身穿长袍,文质彬彬的青年男子也跟着走进来。
“大娃,二娃。你们终于回来了。俺都等饿了。”
栓子站起来揉了揉酸痛的腰,跟两兄弟打招呼。
“你这臭栓子,都说了别叫我二娃,我叫方信礼。”
“得了得了,从小喊到大,都习惯了。”
栓子毫不在意地摆了摆手。
“你——”
这对从小斗到大的冤家。
“对了,你来我家干嘛?”
方信礼看着栓子,疑惑地问道。
“俺给你送番薯和水稻。”
接着,栓子又将番薯和水稻的来历解释了一遍。
不出所料,方信礼满脸不相信。
“这小小的土疙瘩能亩产四十四石?你没有坑我?”
“信不信由你,反正我是信了。”
“你咋说话的你。”
“我就这样子说。”
“行了行了,别吵了。”
眼看两人又要吵起来了,方书羽赶紧打圆场。
“义礼,这次县上发生啥事了?”
听到父亲在叫自己,方义礼喝两口水,缓缓开口。
“县令大人说,陛下要广开学堂,招收学子,而且还是不收费用的。”
“什么?”
这位七旬老者惊得扔下拐杖,站了起来。
“你说陛下要广开学堂?”
“不错。这次县令召集我们这群夫子,就是为了商议这件事。”
听完大儿子说的话,方书羽缓缓坐下。
秦国未统一天下前,便只重视重视军功。
统一后,这位陛下,也向来不重视教育,只重视刑罚。
那为何突然要广开学堂。
而且,这大秦国库的银钱应当是不够的。
这一部书也不便宜。
方书羽默默思考着。
现在纸张还未在大秦普及,方书羽的思维还停留在大秦用竹简的时代。
看着自家父亲又惊又诈的模样,方义礼笑了笑。
随后,从袖子中拿出一张纸。
“父亲,这是大人给我的报名表。”
“大人说,若是愿意为大秦教育事业出一份力的夫子,可以填写此表报名。”
“报名后,朝廷会派人下来对夫子进行集训。”
“半年后进行考核。考核通过的夫子可以做幼儿的启蒙先生。”
“若是想教更高年级的学子,便要去郡上学习几年。等考到了‘夫子资格证’,便能教书。”
方书羽接过报名表。
他用手摩挲着白纸,轻声问道:“这是何物?”
“这个叫纸,大人说这是仙尊赐予的书写工具。据说是用竹子做的,便宜实用。”
“为何上面的字会如此整齐。”
“大人说这是印刷上去的。”
接着,方义礼细细给自家老爹解释着纸张和印刷术的由来。
“妙啊妙啊!”
这个七旬老者听完儿子的解释,大呼精彩。
看来这仙尊确实是有本事的。
有了这纸张和印刷术,大秦贫苦人家的孩子也能读书了。
这个教了一辈子书的老先生,红了眼睛。
他看着眼前这个比他高了许多了大儿子,哽咽道:“快去报名。你要好好为大秦效力。要让这天下的娃娃都读上书啊。”
方义礼坚定的点了点头。
“父亲,儿子一定不负您的期望。”
“哎,大娃。”
这时,栓子插进一句话。
“像俺这个年纪还能去学堂不。”
栓子抓了抓头发,扭扭捏捏地问道。
他自幼父母双亡,小时候全靠村里好心的大爷大娘给口吃的,这才磕磕绊绊的长大成人。
小时候看到去学堂读书识字的伙伴,心中难免有所羡慕。
方义礼转过身看向栓子。
“县令大人说了,只要想学都能上。但是,你这个年纪不能跟娃娃一块上了。”
方义礼看着年近二十五的栓子,接着道:“你可以去报农学班。有夫子教大家种各种新鲜玩意。”
“栓子这个年纪也能去?”方书义不可置信的问道。
“是的,父亲。无论年纪大小,只要去报名,人人都能免费上学。”
“这……这便是孔圣人笔下的有教无类的太平盛世吧!”
方书羽眼含热泪,不禁感慨万千。
孔子一生都在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奔波,教导出无数流芳百世的弟子。
他曾经提出“有教无类”,即不受贵贱贫富条件的限制,人人都可以受教育。
只是他生活的时代,战火纷飞,这个梦想在他离世时也没有实现。
如今他怎么也没想到,他那个梦幻而美好的梦想会在秦始皇的统治下实现吧。
“可是,种庄稼哪里用学,俺就是种庄稼的一把好手。”
栓子挠了挠头发,疑惑的问道。
不是栓子托大,在这村里他的农活称第二,就没人敢称第一。
他五岁就跟着村里的大叔大娘下地,干了将近二十年的农活,什么庄稼不会种,这哪用特意去学。
“不是种庄稼。”
方义礼接着补充道。
“我跟你说吧,咸阳那位仙尊又给了大秦许多新鲜玩意。”
“虽然农学班是教大伙学农的。但是学农之余,还会有夫子教些简单的字。”
“反正你去报班学绝对没坏处。”
听完方义礼的话,栓子挠了挠头。
“行,大娃。俺听你的,等有消息了记得第一个通知俺。”
接着,他看了看外面的天色。
“时候不早了,俺先走了。”
说完,栓子便转身离开。
只是,他临走前还不忘提醒道:“二娃,记得种番薯!”
这话气得方信礼直跳脚。
栓子走后,方书羽看着眼前这个最像自己的大儿子。
他叹了口气,似乎在做什么决定。
片刻之后,他缓缓开口:“义礼,随我进来。”
方书羽带方义礼走进房间,吩咐道:“义礼,将床榻下的箱子拉出来。”
听到自家老爹的话,方义礼有些疑惑,但还是听话地蹲下身子,将床底下那个灰扑扑的箱子搬了出来。
方书羽看着眼前这个几十年都没有动过的箱子,忽觉眼角流出些许泪水。
“父亲,您怎么了?”
方书羽摇了摇头,没有回答,而是颤颤巍巍地蹲下身子,用手轻轻拂去箱子表面的灰尘。
“咔哒”一声,箱子打开了。
他轻轻搬出箱子里的东西。
方义礼看着自家老爹搬出的东西,那是几捆竹简——很旧很旧的竹简。
“义礼,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方书羽轻轻的将这几捆竹简整理好,放到桌子上,然后问道。
“父亲,这不就是几部书吗?”
方义礼有些许不解,这书家里也不少,为何父亲如此珍视这几套残破不堪的书。
听到方义礼的回答,方书羽也没有生气。
反而,他笑了笑。毕竟,在年轻的时候,他也是这么想的。
“这确实是几套书。”
“但你再仔细看看。”
说罢,方书羽小心的将竹简移到方义礼面前。
方义礼轻轻将竹简展开,第一页上赫然刻这几个大字——论语手记。
看到这几个字,方义礼瞳孔紧缩,颤声问道:“父亲,这是?”
“这是先祖留下来的东西。”
《论语》乃孔子思想之精华,传播范围颇为广泛。
而这《论语手记》亦有“论语”二字,为何却未曾有人听闻。
战国时期,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纷飞。
战乱中,许多有才识的学子在战乱中奔走,跟各国诸侯宣传自家的思想。
但世界之大,人的追求不尽相同。
有积极入世,一展抱负的学子;自然也有许多厌恶战争,想要归隐山林的学子。
这《论语手记》便是孔子的归隐山林的弟子所著出来的。
只可惜年代太过久远,著书之人的确切名字已经不为他人所知了。
方义礼小心翼翼地查阅这部宝贵的典籍,开口问道:“父亲,为何这部书在您这?”
方书羽轻闭双眼,似乎在回忆着当年方家的辉煌。
“当年先祖乃赵国卿大夫,结识名士无数。这《论语手记》乃相识的名士所赠。”
“赵国国君不喜儒学。于是数年来,为父一直在保管着这部经典。为的就是,有一日能有明君慧眼识珠。”
“只可惜,没等到这天,赵国便被秦所灭。于是乎,这本典籍便一直埋没在这床榻之下。”
没有人赏识的书,如被尘土蒙蔽的珍珠。
历史上有多少经典,多少技术,多少人才,都是因为没有人赏识而掩埋在历史的洪流之中。
听完方书羽的话,方义礼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虽然他知道祖上的厉害,但没想到,先祖居然留下了如此宝贵的典籍。
“如今,父亲是想孩儿将此书献给陛下?”
“不错。若是当今陛下真的广开学府,招收学子。那这部书献给他,也能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了。”
“为父年纪大了,已经不中用了。这书还是要靠你传承下去啊。”
宝刀配英雄,这好书也要找到能赏识它的人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这么多年,这本书都未曾被世人所知,此乃天下学子的损失。
看着自家老父亲一脸期待的样子,方义礼坚定的点了点头。
“父亲放心,孩儿一定尽我所能,将此书的思想发扬光大。”
听到方义礼的保证,方书羽欣慰的点了点头。
他守了这部书这么多年,终于能好好歇一歇了。
方义礼小心的将书收好,准备下次见到县令再献上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