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德佑本来是想让姐姐夸几句,结果又被教训了,不免有些闷闷不乐,“姐,我明白,天才也要靠后天的努力,否则就跟仲永一样,我去告诉李伯伯,我们晚上去吃饭!”
周景秀看着一溜烟就跑走的弟弟,忍不住笑了,小小少年心高气傲倒也没什么,但就怕他骄傲自满,与人比较,这样对他并无任何好处。
李家那边,现在李老夫人已经可以下床走一会,伤口虽然还疼,但是精神很好,那是非常严肃地告诉儿孙们,“景秀丫头是我看中的孙媳妇,如果你们谁敢欺负她,我就要打断你们的腿。这件事,你们谁都不要提,我会亲自跟景秀娘说!”
本来李老夫人打算让儿媳妇先去跟景秀娘说一说,随后还是觉得不妥,不够慎重,还是她来说,最好!
十五岁李如峰正是意气风发的好年华,憧憬着红袖添香的美好爱情,此刻却被祖母强行塞一门婚事,不满,不甘,愤怒,他以后是要做官,岂能娶一个医女?
就算这医女再优秀,救了祖母,那给千两白银够不够?非要赌上他的一生做什么?如果不是爹再三强调,不准反驳祖母的话,否则就断绝父子关系,此刻他肯定不会如此温顺。
“娘,您做主就好!我们不会有意见,更不会亏待景秀大夫。只是她现在年纪尚幼,景秀爹情况不明,景秀娘怕是不想过早定下女儿婚事!”李夫人斟酌着说,儿子昨晚跟她说了一个时辰,前前后后地分析,她也觉得有些不妥,但是婆婆如果执意如此,那就只能委屈儿子。
只能等以后峰儿做官后,再想办法给他娶一位如他心愿的平妻。也算是弥补儿子,景秀大夫是好,可也不能委屈了儿子。
“这些你们不用担心,只需要在晚上好好地表现就好!峰儿,那德佑年纪比你还小,才学上比你更胜一筹,你可得好生努力!”李老夫人那是一锤定音 ,以前她认为自家孙子很出色,可现在看看景秀弟弟,不过就是一个小镇,那放眼全县,全省,乃至全国,得有多少人比峰儿优秀。
“是,祖母!”李如峰那是恭敬地应下,对于读书他自是不敢松懈,也承认周德佑是个难得的天才,所以才一再相邀他年后去县城读书。镇上私塾先生比不过县里的,要想往高处走,先生很关键。
周德佑到这边的时候,李家人的谈话已经结束,那是高兴地说晚上过来吃饭,就跟李如峰一起又开始讨论策论,从去年科考开始,策论的比分就增加。
一篇好策论,可以决定他们的命运,周德佑毕竟年幼,刚过童生试不久,家乡就遭难,对这一块他是格式不熟悉,时政不清楚,现在正好李如峰能跟他好好说说。
李如峰一点都不藏私,在这点上绝对是正人君子,半点不因为周德佑学问比他好,就嫉妒,“子崇老弟,这策论以后都必须要横着写,不可再竖着写。当今太子的提议,甚至大臣们的奏折都开始横着写,这样阅读起来,确实方便很多。看来以后书籍也会改变,我也帮会人抄书,如果你有需要,我可以帮你引荐!”
“立德兄,多谢告知,你还要帮人抄书吗?”周德佑有些惊讶,李员外家里不是非常有银子吗?
“抄书可以让人心静下来,又能学习,赚取银钱让我们不必坐吃山空,何乐而不为呢?”李如峰的话,让周德佑陷入沉默,随后就给他行礼,“请立德兄,帮子崇引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