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允熥朱允炆的女频言情小说《退位让贤朱允熥朱允炆全文免费》,由网络作家“朱允熥”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听着常升絮絮叨叨的话,朱允熥的嘴角不由得微微抽搐了一下,脸色也越发不好看起来。这帮功臣勋贵子弟,脑子里的坑是有多大?怪不得历史上的老朱会将皇位传给与文臣交好的朱允炆,而不是天生就必然会受到武将勋贵集团支持的朱允熥。想来这其中,恐怕也少不了这帮勋贵子弟的“神助攻”。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啊!朱允熥脸沉得比乌云还黑,道:“那些勋贵子弟,知道我在朝堂公然打了凉国公一记耳光的事吗?”“知道!”常升并没有察觉朱允熥的脸色变化,仍是笑嘻嘻地,兴奋无比,道:“我舅舅也是逾越了。”“平日里在我面前耀武扬威也就罢了,你是皇孙,龙子龙孙,将来要继承皇位,执掌大明江山的人。”“他怎么能这般不知轻重,不晓尊卑贵贱呢?”“要我说啊,你这记耳光打得...
《退位让贤朱允熥朱允炆全文免费》精彩片段
听着常升絮絮叨叨的话,朱允熥的嘴角不由得微微抽搐了一下,脸色也越发不好看起来。
这帮功臣勋贵子弟,脑子里的坑是有多大?
怪不得历史上的老朱会将皇位传给与文臣交好的朱允炆,而不是天生就必然会受到武将勋贵集团支持的朱允熥。
想来这其中,恐怕也少不了这帮勋贵子弟的“神助攻”。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啊!
朱允熥脸沉得比乌云还黑,道:“那些勋贵子弟,知道我在朝堂公然打了凉国公一记耳光的事吗?”
“知道!”
常升并没有察觉朱允熥的脸色变化,仍是笑嘻嘻地,兴奋无比,道:“我舅舅也是逾越了。”
“平日里在我面前耀武扬威也就罢了,你是皇孙,龙子龙孙,将来要继承皇位,执掌大明江山的人。”
“他怎么能这般不知轻重,不晓尊卑贵贱呢?”
“要我说啊,你这记耳光打得好,打得妙!”
“打醒了他,也打醒了咱们一众勋贵子弟。”
“咱们这些人啊,任何时候,都不能忘了基本的上下尊卑。”
“就算我是你亲舅舅,不也得给你吴王殿下行礼吗?”
“这样陛下知道了,也会高兴。”
“我对此绝没有任何意见。”
“只要能帮助你登上大位,你让我这个舅舅做啥就做啥。”
“风里来,雨里去,上刀山,下火海,绝无半句废话。”
常升拍着胸膛保证,接着语气一转。
“可怜我那苦命的姐姐死得早啊,你又是她留在世上唯一的亲骨肉,舅舅不帮你,还能帮谁呢?”
先是说得眉毛色舞,后面提到姐姐,便不免有了几分悲戚难过之色。
“不过,话说回来,不管怎么说,凉国公也是我舅舅,你的舅姥爷。”
“咱们可都是一家人。”
“打归打,骂归骂,可不能因此而生分了。”
“凉国公被你打了之后,对你也没有啥意见。”
“你封了王,他也高兴得很。”
“他手底下的义子们,以及一干勋贵子弟武将功臣要来送礼,他也没阻拦。”
“足见他对你还是十分疼爱的。”
“但他毕竟是长辈,在军中朝中素来自大惯了,被你抽了一记耳光,面子上多少有些挂不住。”
“依舅舅我的看法,你还是得亲自去凉国公府一趟,好生安抚安抚他。”
“咱们这关系,哪有什么隔夜仇呢。”
常升噼里啪啦说个不停。
朱允熥只觉得一阵阵头大。
他气极反问道:“我说你们,怎么就上赶着给我送贺礼,怎么不去给我二哥送呢?”
常升怔了,不解地摸了摸脑袋,道:“这叫哪门子话啊?”
“你二哥朱允炆虽然和你是同父兄弟,但毕竟还隔着一个娘。”
“再说了,他跟我可没什么关系。”
“他又不是我姐姐生的。”
“我唤他一句外甥,那也是面子上的事情。”
“你不一样啊,你可是我姐姐的亲生儿子。”
“谁亲谁疏,甭说是我这个舅舅,就是满朝的文武大臣,勋贵子弟,也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我不来撑你,难道还去撑他啊?”
“世上没有这样的道理!”
朱允熥问道:“所以,你就用送贺礼的方式,来撑我啊?”
常升终于察觉了他语气中有些不满,当即笑道:“这送贺礼,也是站队啊。”
“你好好想想,你公开向陛下索要储君之位,陛下没有责罚你,反而封你为吴王,这说明什么?”
“说明陛下确实有意立你为储君。”
“眼下正是考验你的关键时刻。”
“咱们这些人,可不得站出来,为你摇旗呐喊,为你助威吗?”
“你二哥朱允炆,不也有一堆文官,去他的府上,给他祝贺去了吗?”
“咱们这些武将勋贵,可不能落在人家后头。”
“那些文官都支持他朱允炆,可咱们这些功臣勋贵,谁不支持你啊?”
常升回头伸手指了指外面,道:“今儿可不是舅舅我一个人来了,其他人都在前院等着呢,只是他们不敢擅自来这后院。”
“但大家对你的心意,可都是一样的。”
朱允熥心中一动,问道:“有很多文官去我二哥府上道贺吗?”
“很多!”常升道:“我可派人在他府门前盯着呢。”
“这满朝的文官,差不多都去了。”
“你说他有什么本事?”
“自诩文人,自幼饱读圣贤书,写首诗词,水平也远远不及你。”
“我看他就是没本事。”
“偏偏那些文官,都去拍他的马屁。”
“我还听说,陛下给你们两个挑选大儒做老师。”
“给朱允炆选了黄子澄,齐泰等人,他们都欣然答应。”
“结果,给你选人的时候,那群该死的文官,都一个个躲起来,全部给拒绝了。”
“表面上说是才疏学浅,不堪重任,或者身体有恙等等,私底下却说你公然索要储君之位,大逆不道,虽有才学,品德败坏,朽木不可雕,绝不可能当你的老师!”
“简直是岂有此理?”
“不过,你放心,一群只知道读书写字的文官有个屁用。”
“这大明江山,还不是靠我们武人,靠功臣勋贵打下来的吗?”
“有我们支持你,那可比一群酸臭腐儒有用多啦。”
朱允熥道:“那你说说,你们都有什么用呢?给我送贺礼?帮我翻新宅邸?”
常升笑道:“你可不要小看咱们这些人,咱们在大明军中,可都有数不清的兄弟好友,还有昔日的战袍。”
“咱们站在一起吼一声,整个大明江山,都能抖三抖。”
“可比他们那些从来没有领过兵打过仗的文官有用多了。”
朱允熥冷笑:“怎么,你们还想鼓动军中将士造反吗?”
常升连连摆手:“那断然是万万也不敢的。”
“但咱们可以给你壮势啊。”
“陛下看到军中这么多人公开支持你,可不就得慎重考虑,要传位给你吗?”
朱允熥咬着牙说道:“那我可真得好好谢谢你们了!”
常升大笑:“这都是小事,舅舅肯定得帮你。”
“对了,你现在已经站出来公开争夺储君之位了,可还有什么计划?有什么需要舅舅帮忙的,你尽管吩咐!”
“有!”朱允熥轻轻点头,望着常升笑道:“我想借舅舅的屁股一用!”
前世的他连一只鸡都不曾杀过,虽然经过那一夜血腥洗礼之后,他开始迅速融入这个世界,心已经硬了很多。
但此际亲手下令将人打死,仍不免有些情绪波动。
便不想再看对方。
赵瑞见前来的两名侍卫仍有些迟疑,连忙尖着鸭公嗓子叫道:“还愣着干什么啊?没听到殿下的话吗?还不快将这贱婢拉下去打死。”
玲儿抬头望向赵瑞,有点难以相信他竟然会这般说。
他不是和自己一样,都是吕妃派过来监视吴王殿下的人吗?
怎么不帮着求情,反而落井下石呢?
可惜。
没有人再告诉她答案了!
侍卫闻言,已将玲儿按住,拖了下去。
很快,外面便响起了劈啪劈啪的板子声,以及凄厉无比的惨叫声。
声音先是极大,渐渐弱了下去,慢慢再无动静。
……
朱允熥将府中的所有下人全部召集。
“本王不管你们是谁的人,也不管你是不是受人指使,即然进了本王的王府,就是本王的人。”
“本王在朝堂上做的事,说的话,想必你们也都听说过了。”
“若是本王真封了储君,有朝一日继承了大位,你们便都是潜邸旧人。”
“这其中的好处,不用本王说,你们自己也清楚。”
“若是有人里外勾结,暗中使坏,那刚才那个玲儿,便是他的下场!”
“别想着靠外面的人来救,你倘或不在本王府上当差也就罢了。”
“只要本王府上,本王想要打残打死,谁也阻拦不了。”
“都听明白了吗?”
“明白了!”所有宫女太监侍卫齐声回答。
朱允熥不再多说。
有了玲儿作榜样,相信以后至少不会再有人敢公开和他对着干。
他今天没有去宫中读书上课,打死玲儿也就算给老朱做了一个交待。
一举两得。
“殿下,奴婢有事禀报!”
人群中,有一名小太监站了出来。
“今儿一早,开国公府派人来传信了。”
“说是殿下让找那个名叫杨士奇的秀才,已经找到了。”
“当时殿下正在睡觉,玲儿姐姐……不,是那个贱婢不让唤醒殿下。”
“她还说,殿下要每日进宫陪陛下读书,听大儒讲课,回来累得连睡觉都睡不过来呢,哪有时间管外面的事。”
“让奴婢不要告诉殿下,她来处理就好了。”
朱允熥眉头轻皱。
这个玲儿,还真是胆大妄为啊!
要是不尽早处理,日后恐怕还真不知道给他闹出多少幺蛾子来。
不过,现在一切都结束了。
常升这么快就找到杨士奇了吗?
可杨士奇,此刻不应该是在江西吉安吗?
那里距离金陵,少说也有一千多里。
这个时代又没有高铁飞机,就算快马加鞭,一来一回,也得好几日甚至数十日功夫。
怎么可能这么快就找到了呢?
他心中奇怪,抬头看了看太阳。
算算时辰,下午都该过了一半。
此时再进宫去读书,便毫无必要了。
左右无事,不如去看看。
顺便亲自探望一下被自己打了屁股的常升。
朝堂上一片死寂。
只有蓝玉的磕头声、求饶声回荡。
老朱的眸内,掠过一丝诧异。
朱标的众多儿子当中,他最喜欢的,首推朱雄英。
可朱雄英却早早夭折。
自那以后,朱元璋与一众孙子们,就极少有接触。
主要是避免自己看到其他孙儿,又想起朱雄英,伤神难过。
直到朱标死后,老朱想到未来大明的继承人问题,才开始注意观察孙子们。
朱允炆也是在此时进入了他的视线。
在朱标重病期间,朱允炆几乎是睡在病床旁,没日没夜的照顾。
尽管身为太子的朱标,并不缺太监宫女服侍。
但这和亲儿子亲自伺候,肯定是不一样。
朱标死后,朱允炆更是悲伤过度。
哭得死去活来,痛苦难过得多日米饭不进。
朱元璋只能亲自出面劝慰。
由此,朱允炆也在他心中,留下了仁义孝顺的深刻印象。
一番仔细观察,老朱才下定决心,要立朱允炆为皇太孙。
然而,今日朱允熥的表现,却是让老朱眼前一亮。
刚才他对蓝玉说的那番话,可谓是完全看透了自己的心思。
而朱允熥直接点出来,看似是在责骂蓝玉,实际上是在保护他。
在朝堂之上,众目睽睽之下,将事情摆到台面上,反而让老朱日后不好再出手杀蓝玉了。
这完全打乱了老朱的计划。
可另一方面,毫无疑问,如此一来,他就不得不慎重考虑,究竟是立朱允炆还是朱允熥为皇太孙了。
若蓝玉不杀,那些战功赫赫的大将都不杀,谁登基之后,才能压制住他们,必然要做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选项。
否则,自己龙驭宾天之后,恐怕他们就敢行废立之事了。
一念及此,老朱的思绪也变得复杂起来。
朱允熥这一手高明啊!
一边打蓝玉耳光,一边保着蓝玉,让他不得不服,还要感恩戴德。
震慑蓝玉的同时,又收了蓝玉之心。
另一边,又不动声色的将了自己这个皇爷爷一军。
一石三鸟!
高!
小小年纪,竟有如此心思?
“起来吧!”
朱元璋声音平淡。
“朕何曾有过这样的念头,你莫要听这小娃娃胡说八道。”
“熥儿,还不快扶你舅姥爷起来!”
朱允熥走过去,伸手去扶蓝玉。
蓝玉连忙从地上爬了起来,恭敬道:“不敢有劳皇孙!”
经过刚才这么一点拔,蓝玉已经回过神来。
朱允熥虽然是当众打了他一巴掌,让他颜面扫地。
但又何尝不是救了他一命呢?
老朱虽然口中说朱允熥是胡说八道,却并没有斥责他,由此也可以窥见一二。
此时面对朱允熥,自然便变得极度恭敬了。
刚才的怒气,消失得无影无踪。
“启奏陛下,臣要参皇孙朱允熥一本。”
此时,又有一名文官出列。
朱允熥侧目望去,却是一名站在朝臣最后面的官,职位应该不高,他并不认识。
“微臣黄子澄,参皇孙朱允熥目无人臣之礼,孝顺之心,心藏祸乱,觊觎九五至尊之位,已犯大逆不道之罪,还请陛下严惩。”
黄子澄?
原来他就是黄子澄?
朱允熥冷哼了一声。
“这大明江山,本就是我朱家的。”
“我身为朱氏子孙,肩负家族传承乃份内之责。”
“身为嫡孙,皇爷爷立我为太孙,传位给我,亦是天经地义之事,何来觊觎之说?又何来大逆不道?”
“难道这大明江山的皇帝宝座,我朱家子孙坐不得,要传给你黄子澄不成?”
扑通!
黄子澄连忙跪了下去。
“臣绝无此心。可是……”
“可是什么?”朱允熥厉声问道。
“天下岂有皇子皇孙向皇帝陛下索要江山,索要皇帝之位的道理,这……这……这就是大逆不道!”
朝廷众臣纷纷点头。
虽说皇子皇孙们觊觎皇帝宝座,互相争夺,实属正常。
可无论如何,表面上总该做出谦良温恭的样子吧。
朱允熥倒好,直接将面皮撕披,赤裸裸的索要江山。
此种行径,闻所未闻!
黄子澄一边说,一边向朱允炆使了一个眼色。
朱允炆立即会神,当即站了出来。
“皇爷爷,既然三弟想要做皇太孙,继承大位,那皇爷爷就立他为皇太孙吧。”
“孙儿只愿兄弟和睦,不争不闹,那便极好的了。”
“孙儿资质愚钝,不堪重用,负不起万里江山的千钧重担!”
“还望皇爷爷成全!”
闻听此言,朝堂上的大臣,便一个个忍不住暗暗赞叹。
瞧瞧。
这才像是一名皇孙说出来的话。
多么的谦卑恭让啊!
这才有儒家读书人的风范!
这样的人,才应该被立为皇太孙!
就连上方的朱元璋,也微微点头。
似是对朱允炆的话,极为赞赏。
朱允熥却是在心中吐了一个“呸”字。
真会装!
明明心中想当皇太孙,想继承皇位想得要死,偏还要装出谦让的样子。
惺惺作态,假得不能再假呢!
连基本的诚实都做不到,这样的人,怎么能继承大位?
“二哥仁义,深明大义!”
朱允熥高声赞道。
“弟弟多谢二哥相让。”
“既然如此,弟弟就却之不恭了。”
他转而拱手面向朱元璋。
“皇爷爷,二哥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肩负不起江山社稷的重担,愿意主动让贤。”
“还请皇爷爷从谏如流,满足二哥的心愿,立我为皇太孙。”
“大明江山社稷,从此可千秋万代。”
“皇爷爷从此可高枕无忧!”
上方,老朱的嘴角不由得微微抽了抽。
这孙子,还真是一点都不客气啊!
“狂妄无礼,浅薄无知,全无人子之道,君臣之规。”
“你如此行径,你二哥却谦谦有礼,与你天差地别,岂有立你为储君的道理。”
黄子澄几乎是咆哮着大喊。
朱允熥斜瞥了他一眼,轻蔑道:“莫非黄先生自认自己是当朝天子,可以决定将大位传于何人?”
黄子澄顿时如遭雷击,怔怔不言。
立储君是何等大事?
虽说早听到风声,陛下前几日与几位重臣暗示,要立朱允炆为皇太孙。
他也为此欣喜不已。
但此事极为机密,他能听到,是因为在朱允炆身边,有人巴结讨好,才提前泄露消息。
可不是他有资格得知。
皇帝立储,如果没有确定皇帝心中属意之人是谁,别说他一个小小的翰林院修撰,便是六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等朝中大臣,也不敢随便置言。
朱允熥再度拱手向朱元璋行礼。
“立储之事,事关国本。”
“还请皇爷爷乾纲独断,早下决心,立我为储君,传位于我,以保大明江山千秋万代。”
大殿内寂静无言。
许多人到现在都被惊得脑子里嗡嗡作响。
朱允熥的举动,委实让他们有一种如置梦中,不敢置信之感。
半晌。
老朱威严的声音,骤然响起。
“熥儿,你就这么想坐这皇帝宝座吗?”
语气淡淡,却字字清晰如雷。
一字一响。
朱允熥只感到有一股凌人的威压,扑面而来。
不愧是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帝王之尊。
杀气与帝王的威压合而为一,都能令人心神崩溃,不由自主的想要顶礼膜拜。
“去岁冬日,我有友人自北方寄信而至,言及长城边上,大雪茫茫,蔚为壮观。”
“两位皇孙虽自幼在南方长大,未曾去过北方,却也都见过雪景。”
“便以这长城之雪为题,作诗或词一首,以一柱香的时间为限,看谁能写得更好吧。”
黄子澄说完,嘴角边掠过一抹笑意。
一般而言,命题作诗大多都是即景即情即事。
他怕朱允熥早做了准备,偏要反其道而行之。
出的题目,离此十万八千里。
如此一来,就算朱允熥有备而来,也完全用不上。
更重要的是,黄子澄此前教导过朱允炆功课,刚才就写过咏雪的诗。
此时正好拿来用。
他出完题,深深地看了朱允炆一眼。
朱允炆立时会意过来。
当即故意做出沉思状。
朱允熥却是轻轻摇头,问道:“二哥莫非想好了?”
朱允炆愣了一下。
不是一柱香的时间吗?
怎么才刚刚开始,就在问了呢?
难道这小子,真有诗才不成?
若是让他抢在前面,那就不好了。
一念及此,朱允炆微微笑道:“却是有一两句,只恐登不得大雅之堂。不过,既然三弟相问,那二哥便献丑了。”
朝堂上顿时一阵阵窃窍私语。
古有曹子建七步成诗,传为千秋美谈。
想不到二皇孙竟也有如此本事。
才刚刚出题,这么快就想好了?
不过,也有人看了看黄子澄,立即就明白过来。
毕竟,黄子澄是东宫的人,曾在朱标手下办事。
听闻素来与朱允炆的关系不错。
此时故意出此题,想来是之前朱允炆早就写过的。
由此看来,朱允熥多半要输!
此子狂勃,不知天高地厚,也该给他一个教训。
……
很快,太监拿来纸笔。
朱允炆当即挥毫写道:
长城雪后更巍峨,一片银装映日多。
古道蜿蜒铺白练,雄关静默裹银波。
寒风吹动旌旗猎,冷气袭来剑戟磨。
此景此情堪入画,千秋万代任人歌。
“好!”
“好诗!”
“二皇孙有才啊!”
朱允炆的诗写完,朝堂上顿时响起一片赞赏声。
这首诗要说多好,倒也谈不上。
只能说是中规中矩。
但命题作诗,根本无瑕思虑,挥笔而就。
再加上朱允炆也不过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能有如此才华,当真值得称赞。
至于是不是事先早就写好,大家纵然心知肚明,也不会有人去揭穿的,都只当是临场发挥了。
太监将诗作呈到老朱案前,朱元璋看了看,满意的点了点头。
朱允炆极尽孝道,好儒学诗文,正是非常适合的守成之君。
朱元璋虽然只识过两年字,但他十分好学。
即使在战争中,也勤读不倦。
论真识学问,老朱当然不是只读两年书的半文盲。
单论文学造诣和修养,老朱看过的史书和诗词歌赋,可是要远远超过后世大学生的。
他望向朱允炆的脸色,露出几分笑意。
自古马上打天下,文才治天下。
朱允炆的特质,很符合老朱对未来江山继承人的期许。
……
“古有曹子建七步吟诗,今有二皇孙挥笔成文,当为千秋美谈啊!”
“二皇孙之才,当世同辈之人,无人能及,可笑还有人说他无才?”
“夏虫不可语冰,有些人见识浅薄,无礼狂妄,不知天高地厚,还以为自己有才呢。”
“他如何能与二皇孙相比?”
……
一众文臣议论纷纷。
朱允炆,乃是吕氏之后。
吕氏一族又是文官中人。
他们自然乐意看到朱允炆上位。
至于武将勋贵,他们懂诗词歌赋吗?
文官们评价,他们也就只能在旁边看热闹了!
“三皇孙,你还有何话可说?”
“三皇孙殿下,不知你的诗词可曾想好了?”
“三皇孙殿下,不会一柱香的时间过去,你还写不出来吧?”
众文官一个个询问,充满了戏谑之意。
黄子澄显然不会帮他。
也就意味着他不可能事先写好。
要在一柱香的时间内,写出一首诗词,还要水平不能低于朱允炆的,这可不是一件易事。
在场的许多人都是进士出身,作诗写词乃是一等一的好手,信手拈来。
但易地而处,纵然他们自己,也未必能轻易写出来。
毕竟时间紧迫。
何况朱允熥不过是一名十四岁的少年而已。
众人都在等着看他出丑。
朱允熥不慌不忙,朗声道:“诗词歌赋,终究只是小道。”
“昔李后主好诗词,笔下有千古名句,仍不免为亡国之君!”
“读书人最重要的学以致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才是真本事。”
他的话音刚落,立即就有人反驳。
“刚才还大言不惭,自许能力才华远胜二皇孙,现在却巧言令色,不敢写诗了吗?”
“就是,休得托言多语,还是写一首诗词来证明吧。”
“虽然诗词是小道,无关治国,但却能看出一个人的才气能力。三皇孙是因为才华远不及二皇孙,故而写不出来吗?”
……
众人纷纷出言。
话语也越说越过分,越说越难听。
若非顾及他的皇孙身份,恐怕这帮家伙,早就骂起来了。
朱元璋开口道:“熥儿,既然已经出题,你就该作题,若是写不出来,就乖乖承认自己不如炆儿。”
“皇爷爷有旨,孙儿自当遵从。”
朱允熥道:“诗词我早已在心中写好,可拿笔记录。”
他不打算自己亲自去写。
实在是因为一手毛笔字,写得委实有点烂。
今日既然要表现自己的才华,便不能自爆弱点。
“遵命!”
旁边的小太监连忙备好笔墨。
众人都不再言语,皆一齐望了过来。
但眸中的神光,便已说明了一切。
都在等着朱允熥出糗呢。
朱允熥开口道:“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此句一出,众人顿时皆觉眼前一亮。
这起句倒也算不错了。
此子狂妄,却也有一些才华。
只是不知道接下又如何?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朝堂越发安静,唯有呼吸声起伏可闻。
朱允熥继续念道:“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好!”
蓝玉击掌大赞。
他曾多次出征北漠,见过北国风光。
此时朱允熥的几句诗一写出来,顿觉与自己昔日所见所闻,一般无二。
更重要是用词朴实雄迈,有吞天下山河之气势。
蓝玉虽是一个大老粗,不懂诗词,却只觉得写得好。
一言喊出,却见朝堂上所有人都望了过来,才惊觉自己失态,连忙闭口不语。
文官们也是一个个都不言不语,面色变得极为复杂。
朱允熥高声诵念。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上方,老朱的双眸内,骤然射出两道精芒。
好气魄啊!
想不倒他竟然有如此气魄,以前倒是一直忽视了。
朱允熥微微一笑,吐出最后一句。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外头暴雨已过。
狂风不再。
天地复而安静。
大殿上,也是寂静无言。
上方的朱元璋似是陷入了沉思。
而下方的文官武将们,也皆不再作声。
抛开这首词本身的水平高低不谈。
光是那两句“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若是旁人写出来,就该押入天牢,等待秋后问斩了。
连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乃至成吉思汗都不看眼中,这是何等狂妄?
若非帝王之尊,哪个文人敢写这样的诗词呢?
可偏偏朱允熥写了。
而且,正是在争夺储君之位的时候写的。
此诗不但应题,应景,而且还应了今日之情,刚好切中帝王气魄。
末尾一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更是直露心意。
我若是当了皇帝,便会凌驾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之上!
这是大殿上,一众文人的理解。
他们当然想不到,这句话说的,其实是千千万万的平民百姓!
在他们看来,朱允熥这是借诗言情,在答题之际,再度向老朱讨要储君之位。
此诗一出,朱允炆刚才那首中规中矩的诗,便只能扔了。
只是,不知道,皇帝陛下该如何想呢?
众人皆悄悄望向朱元璋。
黄子澄也呆立当场。
这一刻,他竟然不敢作评价了。
要说朱允熥这首诗词不如朱允炆的,漫说大殿上的文人,就是不识字的武将大老粗,也不会服气。
但若说朱允熥写得好,那也不对。
因为此诗——过于狂妄,大逆不道!
朱允熥却丝毫也不在意。
念完诗句,他谦虚道:“诗词小道,我向来不甚在意。”
“今日不过不得已而为之。”
“至于水平高低如何,就请黄先生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点评一二吧。”
黄子澄不回答,恭身向老朱拜道:“还请陛下圣裁!”
太监将写好的诗词呈上,老朱静静看着,半晌不语。
“唉!”
许久。
老朱轻轻叹了口气。
气势磅礴!
当真是气势磅礴啊!
作为只念过两年私塾,后来全靠自学成才的人,若说老朱与传统的文人有什么不同,那大概就是没有他们身上那种儒腐气。
比如说,老朱就很痛恨写奏折文诌诌的人。
有什么话好好说不就行了吗?
偏偏要秀文采!
故而,老朱连下圣旨,都经常用白话文。
但即使如此,仍然难以扭转文人酸腐气。
有时候,他也只能徒叹奈何。
对于诗词,老朱曾经写过“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老僧不识英雄汉,只管哓哓问姓名”。
他对此诗极为得意。
自认为语言平实,也写出了自己的英雄豪迈气,远非酸腐文人能比。
但今日见了朱允熥写的诗词,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豪迈,什么叫气吞山河!
居然还如此朗朗上口。
“此子类我!”
老朱心中闪过一个念头。
他深深的望了朱允熥一眼。
“咱累了!”
“今日便先退朝吧!”
“有什么事,明日再议!”
朱元璋挥了挥手,站起身来,转头离去。
“陛下!”
黄子澄和一众文官连忙挽留。
说好了今日要将储君之位定下来,怎么能半途而废呢?
这就退朝了?
那到底该立谁为皇太孙啊?
“陛下,储君之位……”
“改日再议!”
老朱的声音遥遥传来。
“陛下,臣参三皇孙……”
“陛下,臣也参三皇孙……”
……
“退朝!”
……
……
……
东宫。
虽然朱标已经死了几个月,但新的储君一直未立。
故而,朱标的老婆孩子们,都还住在东宫里面。
朱允熥刚回去,便看到了朱允炆正在等候着他。
“三弟!”
朱允炆拱手一拜,彬彬有礼。
“兄长昔日若有对不起三弟的地方,还望三弟多多担待。”
“你我毕竟是亲生兄弟,虽不是一母同胞,却也是共父。”
“三弟想要做皇太孙,想要为储君,我让你便是了。”
“万万不可因此触怒了皇爷爷,让他老人家生气。”
他说得极为诚恳,情真意切,态度更是谦卑至极。
“我本就不想做什么储君。”
“特别是父亲大人去后,我恨不得随他老人家去九泉之下,侍候父亲。”
“只是若果真如此,便愧对皇爷爷了。”
“为忠为孝,我不能如此行事。”
“储君之位,我不想做,可皇爷爷偏要给我,我是万般无奈啊!”
“不过,三弟请你放心。”
“我今日便会再上奏章,请求去父亲大人坟前守孝,绝不会与你争皇太孙之位。”
“咱们兄弟,可不能因此反目成仇!”
几句话说出,已是泪眼汪汪。
任谁见了他这般模样,恐怕都会感动涕零。
好一个不争不抢,一心照顾弟弟的好哥哥!
朱允熥却不为所动。
心中暗笑不已。
朱允炆心里怎么想的,他可是太清楚不过了。
但如此演技……
只能说,奥斯卡欠他一个小金人!
也对。
历史上朱允炆各方面能力皆是平平。
能博得老朱的欢心和喜爱,最终下定决心立他为皇太孙,靠的不就是这出神入化的演技吗?
老朱是何等人精?
朱允炆能瞒过老朱,让老朱相信他至纯至孝至诚,岂有演技不高明的道理?
朱允熥不揭穿他。
毕竟,他现在还在府中住着。
而这座府邸如今的主人,乃是朱允炆的亲娘吕氏。
若是撕破脸皮,对方虽然不敢真将他怎么样,但用各种办法恶心他,却还是可以的。
既然朱允炆要惺惺作态的装模作样,那就陪着呗。
“二哥说得有理!”
朱允熥道:“我与二哥争这储君之位,可不是为了一己之私。”
“咱们是兄弟,永远都是兄弟!”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
“争归争,但这兄弟感情却是作不得假的。”
“无论谁输谁赢,都不影响咱们的兄弟情谊。”
兄弟情谊没错,至于有多深多厚,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哈哈哈!”朱允炆大笑:“三弟说得好!”
“咱们兄弟,就该永远和和睦睦的。”
说话间,两人抱在一起。
兄友弟恭!
就在这时。
外面响起一个公鸭般的嗓音。
“陛下有旨,传三皇孙进宫问话。”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