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日间,也不见其部出城劫掠周边,军纪颇为严整。”
李业按刀侍立在郑洵身侧,这些天郑洵但有疑问,都多询问他的意见,军中甚至给他取了个“李副帅”的别号,当然,其中也有其他几路十将不满、嫉妒之意在。
他听完队正的汇报后,稍稍思量,这样的军队,在黄巢军中少见啊,莫非是黄巢的冤句老兵?不可能,那些核心精锐此时大概都在长安。
于是他询问道
“军堡之上,可有旗号?”
那队正稍回忆后,拱手应到
“是有,乃是一面‘朱’字旗,大概是其部贼酋名号!”
李业心中一惊
黄巢先锋、统领千人的中层军官,治军严谨,还姓朱。
不会是那位吧......
两日后,南征的夏绥军,决定先攻取百里城,取道南下
郑洵虽然没有经验,但军中宿将却是不少,主要以李业和另外一位夏州宁朔都十将为主。
在河北砍伐树木,制作简易攻城器械,并不断让人骚扰放箭。
那城里巢军将领也不安分,竟然还敢趁夜,派遣精锐出城夜袭,毁坏攻城器械。
只是,还没等他们这边动手,一日傍晚,那城中巢军,居然就弃城东撤了!
郑洵还想派骑兵追击,但那巢军似乎早有准备,追击的三队骑兵并未成功,反而折损二十余骑。
待次日天明,打听消息后方知,原来是那支分出去良原劫掠的巢军,已经被泾原唐军全歼。
凤翔似乎意识到了这支巢军的意图,郑畋命两千唐军北上,兵临达溪河南岸,使百里城巢军陷入两面夹击境地,不得不东撤。
李业望着那东去烟尘,还有已不可见的“朱”字旗号,没想到第一次交手,来得这么早,却又如此草草结束。
是的,这两日,他已经探听清楚,城中巢军主将,确实唤作朱温!
……
郑畋,是李业来到这个世界后,目前见过官位最大的人物了。
就在十日前,逃难蜀中的圣人降旨加授郑畋为同平章事,也就是宰相。
再加上京城四面都统,可谓文武一把抓,名义上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虽然其实就是推出来顶锅罢了。
眼前这位年近六十,须发斑白,身形已经略显佝偻的长者,便是大唐濒临亡国之际,最后的中流砥柱。
情势发展到眼下,无论多少,每一支援军的到来,都足以让郑畋欢欣鼓舞。
郑洵与他是同族,论辈分算是自己族侄,更是亲自相迎。
此时在郑畋的号召下,凤翔已经汇集了不少人马
有泾原节度使程宗楚、邠宁节度使李重古、前朔方节度使,现任神策右军马将的唐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