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都市连载
以古代言情为叙事背景的小说《大明第一工业巨匠》是很多网友在关注的一部言情佳作,“江边人暖”大大创作,张天赐朱元璋两位主人公之间的故事让人看后流连忘返,梗概:洪武元年,一个满脑子都是科学技术和土法科研的年轻人,魂穿到乞丐身上。重活一世的他,将以现代的眼光帮助大明,提前西方一千年走进工业化!乡绅拦路?世家阻碍?百官反对?在钢铁与机械的洪流面前,一切阻碍发展的势力,都将被扔进历史的故纸堆。包括你,朱元璋!...
主角:张天赐朱元璋 更新:2024-11-21 19:41:00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张天赐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大明第一工业巨匠爆款宝藏》,由网络作家“江边人暖”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以古代言情为叙事背景的小说《大明第一工业巨匠》是很多网友在关注的一部言情佳作,“江边人暖”大大创作,张天赐朱元璋两位主人公之间的故事让人看后流连忘返,梗概:洪武元年,一个满脑子都是科学技术和土法科研的年轻人,魂穿到乞丐身上。重活一世的他,将以现代的眼光帮助大明,提前西方一千年走进工业化!乡绅拦路?世家阻碍?百官反对?在钢铁与机械的洪流面前,一切阻碍发展的势力,都将被扔进历史的故纸堆。包括你,朱元璋!...
只见张天赐此时在纸上写着【申请部门:申请日期:申请理由:申请预算:申请详单:申请人:审批人:审批额度:审批理由:审批日期:】
每一段冒号之后都是大片的空白和换行,却是让朱标越看眼睛越亮。
“殿下,微臣也不了解这浙江的县衙有多少,到没到应该修缮的时候,所以也不敢乱下定论。”
“但是这折子,完全就是乱写嘛,看似都是按规矩写的,但是实际上通篇都是废话,微臣看不如定成制式表单,起码这样阅读起来审批起来也方便许多。”
“哦对了,文言文看似简洁,实则十分容易让人钻了其中的空子。”说着,张天赐在表单最上方用小字写到【填写表单,仅限口语描述,语句简洁清晰无二议,否则打回重填。】
“唉,这回这表单就完美了。”
“若是要写的很多,那就分成好几份上报,钉成一册,也不麻烦嘛。”
朱标看着张天赐脸上的笑意,心底是越看张天赐越满意。
世界上怎么能有这么聪明的人,随随便便看个不懂的奏折,都能在其他方面想出改进的方法。
想到这,朱标坐下,故作严肃的表情:“咳,爱卿的天赋果然异于常人。”
“孤这还有一本折子,这次你要想出解决办法,若是想不出,以后你怕是只能在九品混了。”
张天赐疑惑的看向递过来的折子,心想朱标不会是想偷懒,来试试自己批折子的实力咋样吧?
若是如此,那自己可就要让你朱标看看,什么叫天马行空和离谱了。
打开折子,只见这篇奏折写的倒是不错,用词简练,一眼就能看出发生了什么事。
说的是黄河山西境内需要修缮,今年降雨充沛,这才不过一月份就下了异常的暴雨,恐怕出现洪汛。
治理黄河,直到新华夏之前,都是历朝历代的大问题。
黄河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虽然滋养了千万的百姓,但是一旦出现暴雨洪水的情况,也会造成下游生灵涂炭。
治理黄河其实说着比较容易,就是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来支撑了。
“殿下,微臣有一点想法了。”
朱标点点头:“说吧。”
张天赐看朱标没什么表情变化,这才缓缓说道:“微臣认为,黄河之灾已有千年,这千年来先辈们试过在黄河各处修建堤坝,却每每到洪讯期,总是会出现黄河暴涨,导致两岸百姓家破人亡。”
“微臣认为,治理黄河乃是十年乃至百年大计,不能只是一味地开凿新的河道,修建新的堤坝,更应该采取天人合一的方式来治水。”
“微臣当乞丐也有十几年的经验,在此期间,微臣发现,枯山荒崖最易出现泥石流的现象,可以说,只要一下雨,哪怕是小雨,山上的泥土都会被冲到山下的土路上,让土路变得崎岖不平。”
“反而是那些野草野树肆意生长的地方,很少出现泥石流等水土流失的问题。”
“所以微臣认为,当在黄河两岸的五公里或者一公里之内,进行植树植草的行为,种下草籽栽下树苗,以固黄河两岸的泥沙。”
“泥沙无,而黄河不升,黄河不升,则下游的堤坝才能做好防洪的准备,不然修建再多的堤坝,对于黄河来说,堆积一次泥沙,便可以轻松越过堤坝,遗祸两岸。”
种树防洪?这个想法还是朱标第一次听到,不过仔细一想,却也十分合理。
小时朱标也在野地上疯玩过,便是每年春天,朱标都要和兄弟们,一起跟着朱元璋种地。
每每去除杂草,都能看到杂草的根系固定着大量的泥土,而杂草根系附近的泥土,也要比周围的泥土更加湿润一些。
韩老一直跟着朱元璋干见不得光的活,生活也没有乐子,而张天赐因为是乞丐孤儿出身,自然也没有亲戚拜访。
所以每逢过年过节的,张天赐就会叫上韩老,爷俩一起出门找乐子玩。
作为一个大学生,张天赐可没什么逛青楼的爱好,而是没事就带着韩老一起去钓鱼。
春夏时候带着韩老去秦淮河钓鱼,等到冬天,则去玄武湖去钓鱼。
偶尔在掏出一些后世的扑克牌和飞行棋,俩人在一起说是主仆,但其实更像是忘年交的朋友。
又因为张天赐毕竟是穿越而来,没有什么仆人主人的想法,吃穿都和韩老一起。
韩老过了半辈子的下人生活,如今被人从心底里尊重,自然就对张天赐越来越看重。
老人无子,少人不傲。久而久之,韩老也不忍心继续骗张天赐。
但是韩老毕竟是古人,也不好意思主动开口说自己是特务,只能用暗示的法子。
可惜,张天赐虽然聪明,但是静态视力却为零。
不管韩老是故意不摘锦绸腰带,还是在腰间挂着拱卫司的牌子,张天赐都像瞎子一样看不见。
韩老洗过手,跟着张天赐一起吃过晚饭。一顿饭的功夫,天便已经黑了。
张天赐可没有睡太早的习惯,便和韩老聊聊天,问问当年韩老和单安仁打天下的日子。
“唉,哪有什么打天下,不过是一直在后方统筹事宜罢了。”韩老唏嘘的说起陈年旧事。
张天赐撇了撇嘴:“那也太无聊了,这三年官当的我都累了。”
韩老呵呵笑了笑:“少爷,您今年都二十有五了,该是娶媳妇的时候了。”
张天赐一听娶媳妇,就连连唉声叹气:“韩老哦,娶媳妇哪有那么容易。”
“俗话说得好,娶妻娶贤纳妾纳色。咱一个芝麻小官,好看的轮不到咱,这贤惠的咱也不认识。”
“上个月,那群礼部的又来催我,要我赶紧找个媳妇。我说我天天上班,哪来的时间找媳妇,要不你礼部帮忙牵线认识认识,结果礼部的人又说不管这些。”
“你说说,催我找媳妇又不给我介绍,平时工作又那么忙,我又不是神仙能影分身,上哪有时间找媳妇。”
与此同时,后宫御书房中,朱元璋也皱着眉。
“单安仁这老东西,居然敢把咱的人安排出去!”
“你也是,你怎么说同意就同意了。”
毛骧看向朱元璋,发现朱元璋面色不善,赶忙跪地上认错。
“陛下,韩总旗将近六十了,当年他也多次因为年老想要退休,微臣当时实在是缺人,也不敢给他放跑了,就想着给韩总旗找个闲职,免得等需要人手的时候,又找不够人手。”
朱元璋其实只是习惯性的呵斥一嘴,对于一个小小的总旗的来去,他其实是不在意的。
“张天赐这小子可以啊,发明这么多好东西呢。”朱元璋看着这三年来,韩老从张天赐这收集来的情报。
其中有着大量张天赐的发明,例如迅速折叠的帐篷,简易煤炉,蜂窝煤,作战腰带,作战背包,还有张天赐用来冬钓的工兵铲和军大衣。
“这小子是个人才,更是个怕死的好人才。”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