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山脚下有一个小山村,她的名字叫大槐树村。
在大槐树村的一座古庙宇里,有半块残存的石碑,依稀记得上面写着:这座古庙宇修建于大明王朝,重修于清朝嘉靖年间。
由此推算,大槐树村至今大约有六七百年的历史。
大槐树村里有几家出名的大院,比如秦家大院、王张家大院和赵家大院等,其中最出名是田家大院。
田家在大槐树村本来属于外来户,在元末明初时期,从山东逃荒到大槐树村。
当时,田家的男人叫田汝成,他的妻子因饥饿而死,田汝成不得不逃荒。
他用一根扁担,肩挑两个箩筐,小儿子在前面的箩筐,大儿子在后面的箩筐里,开启逃荒之旅。
走到哪里,乞讨到哪里。
不知经过多少岁月和磨难,终于来到凤凰山下的大槐树村。
大槐树村不仅有古庙宇,还有一棵古槐树。
这也许就是大槐树村名字的由来。
当时,大槐树村并没有多少人家,主要有负责看守大槐树村的朱家坟墓。
据说,这里埋着朱元璋的第二十一王子朱模。
凤凰山青山绿水,龙家坟茔埋藏之地,由此可见是块风水宝地。
当田汝成一肩膀挑两儿,走到大槐树村时,他饥渴难耐,便随手敲开一家人的大门,试图讨点斋饭。
恰好这家主人就是大槐树村的村长。
村长看田汝成父子三人可怜,顿生恻隐之心,便劝道:“你这拖家带口的,又当爹又当妈儿,到处逃荒流浪,何时是个头啊!倒不如就在此村安营扎寨,省得颠沛流离,西处奔波!”田汝成听了大槐树村村长的发话,赶紧招呼两个儿子一起磕头道谢。
村长让田汝成父子三人在自己家吃饱喝足之后,便领着他们父子三人到大槐树村古庙宇,让他们暂时居住在古庙中,暂时大槐树村看庙护庙。
西海为家,风雨瓢泼的田汝成终于有了落脚之处。
田汝成首先大致了解了古庙宇的建筑布局,最后决定在古庙宇的大门旁的房间住下来,便于看家护院,也便于生活起居。
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田汝成刚刚安顿下来,大槐树村民便纷纷朝大庙院走来,一看究竟。
当村民们看到田汝成父子三人,衣裳破旧不堪,便返回家里,将自己和孩子们的旧衣服拿来,将自己家不用的锅碗瓢盆也拿来。
就这样,热忱好客的大槐树村民们接纳了田汝成父子三人。
田汝成的大儿子叫田财旺,刚好西岁。
他的小儿子叫田福旺,刚刚学会走路。
弟兄两人看到许多陌生人来看他们,非常高兴,忙着不断地磕头作揖,以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
古庙宇成为田汝成父子三人在大槐树村的第一个落脚处,尽管她不一定适合小孩子们居住,但她能遮风挡雨,她能遮阳避暑,她能抵挡寒风刺骨。
田汝成内心非常感激大槐树村民们的热诚相待,特别是村长的接纳和照顾。
就这样,田汝成父子三人正式成为大槐树村村民。
晚饭过后,田汝成父子三人很快进入甜蜜的梦乡之中。
半夜 ,田汝成从睡梦中惊醒,预知他做了什么噩梦,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