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逐梦阅读 > 现代都市 > 完整版带我去远方

完整版带我去远方

坐望敬亭 著

现代都市连载

主角陶玉书林朝阳出自小说推荐《带我去远方》,作者“坐望敬亭”大大的一部完结作品,纯净无弹窗版本非常适合追更,主要讲述的是:社畜林朝阳为了工作忙的连相亲都没时间,穿越后娶了知青点最美的女知青陶玉书。以为是抱上了美娇娘,结果对方考上大学后便断了联系。家里人为此饱受闲言碎语的困扰,林朝阳却满不在乎,改革开放的浪潮正滚滚而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他哪有空为了一个女知青浪费时间?他本打算利用先奋斗几年赚上几个小目标,然后迅速躺平,从此当一条咸鱼,弥补自己上辈子兢兢业业赚钱却未曾享受过一天自在生活的遗憾。可还没等他实施计......

主角:陶玉书林朝阳   更新:2024-07-26 20:23: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陶玉书林朝阳的现代都市小说《完整版带我去远方》,由网络作家“坐望敬亭”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主角陶玉书林朝阳出自小说推荐《带我去远方》,作者“坐望敬亭”大大的一部完结作品,纯净无弹窗版本非常适合追更,主要讲述的是:社畜林朝阳为了工作忙的连相亲都没时间,穿越后娶了知青点最美的女知青陶玉书。以为是抱上了美娇娘,结果对方考上大学后便断了联系。家里人为此饱受闲言碎语的困扰,林朝阳却满不在乎,改革开放的浪潮正滚滚而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他哪有空为了一个女知青浪费时间?他本打算利用先奋斗几年赚上几个小目标,然后迅速躺平,从此当一条咸鱼,弥补自己上辈子兢兢业业赚钱却未曾享受过一天自在生活的遗憾。可还没等他实施计......

《完整版带我去远方》精彩片段


1978年9月1日,沉寂了一个暑假的燕园再次热闹了起来,今天是燕大1978级本科生开学的日子,同样也是林朝阳成为燕大图书管理员的第一天。

开学前,他和陶玉书花了四天时间跑完了户口和工作的手续。

这天一大早,林朝阳和陶玉书两人吃了早饭出门。

林朝阳是去图书馆上班,而陶玉书则是去燕师大上学。

按照后世的划分,燕大是在燕京的西北四环外,燕师大则更靠近城区,在西北三环内,两者相距大约六公里,腿儿着去路程太远,坐公交车又不方便,所以陶玉书是骑着自行车去的。

她有一辆凤凰牌的二六自行车,买这车陶父出了一半钱,妹妹陶玉墨十分眼馋这辆车。

早起旭日初升,燕大校园内还弥漫着几分薄薄的雾气,这座由前清“九大园林”组成的校园,在夏日的清晨摇曳着勃勃的生机。

陶玉书要去燕师大,顺路捎了林朝阳一段,他在文史楼和图书馆中间的五四路下车。

抬眼朝西望去,便能看到恢宏大气的燕大图书馆新馆。

燕大图书馆最早始于1902年建成的京师大学堂藏书楼,到1912年藏书楼改称燕京大学图书馆,至今已有七十余年的历史。

林朝阳所见的这座新馆是1975年刚刚落成的,位于燕大的中心地带,建筑面积24813平米,若是从上空俯瞰,图书馆呈现着一个大大的“出”字形。

它是现今国内建筑面积最大,馆舍条件最好的图书馆,也是燕大在七十年代兴建的唯一一座大型教学用房。

才刚刚早上六点出头,图书馆正门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队。

林朝阳走的是南门,脚步轻快的进了门,黑色的地砖庄严大气,入眼便是向上贯通到屋顶的一处挑空,顶部由钢制穹顶与钢化玻璃组成,清晨之际,光线自穹顶洒下,馆内豁然开朗,燕大人称之为阳光大厅。

再往北走,就是燕大图书馆闭架借书处的前台,也是今后林朝阳的工作岗位。

“胡老师,不好意思,我来晚了!”

林朝阳脸上挂着明朗的笑容,跟正在擦桌子的中年女人打了个招呼。

“小林来了!没来晚,是我来早了。”胡文琼和气的说道。

昨天林朝阳办完工作手续,被副馆长郭嵩年安排到了闭架借书处。

所谓闭架,自然是相对于开架而言的。

后世人们已经习惯了在书店和图书馆自由的浏览、选取图书,可在这个时候,国内的书店和图书馆采取的都是闭架方式。

读者在书店买书得站在柜子外,向售货员报书名;在图书馆借书得先找到自己要借的书的索书卡,交给图书管理员登记、取书,林朝阳在燕大图书馆负责的便是这事。

燕大图书馆新馆的书库内一、二、六层都被用来存放闭架的图书,位于一楼的闭架借书处负责登记借出和收回图书,每天都有两位图书管理员在此常驻。

除此之外,闭架借书处还有三位管理员,分别驻守在一、二、六层,负责按照送来的索书卡取书和上书。

书库和前台的岗位每周轮换一次,这周负责的是胡文琼和林朝阳。

在书库里取书上书不仅是个体力活,也需要对书库的库存了如指掌。

林朝阳刚来图书馆,干不来这种活,只能先在前台,由其他管理员带着他,所以胡文琼她们这些老图书管理员也算是林朝阳的师父。

“我看门口学生们已经在排队了!”林朝阳的语气里带着几分惊叹。

他穿越前上大学那阵儿也喜欢泡图书馆,不过那时候大学的图书馆条件可比现在好多了,空调、wifi、咖啡……

把自己收拾的人模狗样,桌上放着一杯美式,手里捧着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或者太宰治的《人间失格》,隔着二里地都能嗅到他身上的文青味道。

林朝阳脑海中闪过画面,一下子又觉得很久远,好像上辈子的事。随后他晒然一笑,可不是上辈子吗?

“这才开学第一天!”胡文琼说了一句,不知是感叹还是抱怨。

然后她又笑着对林朝阳,“以后你就习惯了。”

林朝阳点了点头。

图书馆六点半开门,利用开门前的时间,胡文琼给林朝阳做了一下简单的业务指导。

他们在借书处前台,每天最多的工作就是接受学生们的索书卡、登记,然后将索书卡送到楼上书库的管理员手里,他们找了书再送下来,由前台交给学生们。

只论前台的工作而言,并不复杂、繁琐,这也是馆里考虑到林朝阳的没有工作经验、文化水平有限。

六点半时间一到,图书馆开门,门外正在排队的学生们呼啦啦如潮水般涌了进来,挤得大门的门框都在晃。

正站在大门内侧看着学生们入馆的馆长谢道源一脸心疼,嘴里念叨着:“轻点,小心点啊!”

图书馆开馆了,忙碌的一天也要开始了。

没过十分钟,林朝阳便开始了他的工作,有瘦高个的小伙子拿着八张索书卡和四本借书证放到了台面上。

嚯~

小伙子不仅是手脚麻利,眼神也是够好的,这年头要借书,除了得知道书名,最关键的是得找到索书卡。

燕大图书馆内走廊的墙边立着立柜,每个柜子分了若干个小柜子,上面分别贴着按学科、内容、语言分类的标签,乍一看跟中药房的药柜似的。

柜子里面装的都是注明图书信息的卡片,也就是所谓的索书卡,相当于是每本图书的身份证。

几百个小柜子杵在那里,要是第一次进图书馆的人,光是看着上面的标签都得发蒙。

可眼前的小伙子竟然能在十分钟之内就找齐了索书卡,看样子还是帮同宿舍的兄弟们带书。

四本蓝色塑料外皮的借书证摆在桌上,林朝阳按照胡文琼所教的一一登记,再把图书信息登记上。

八本书花了三四分钟时间,登完记,他将借书证还给小伙子。

“谢谢老师!”

小伙子不光眼神好、手脚麻利,连嘴也这么甜,不愧是燕大的高材生。

只用了几分钟,林朝阳就喜欢上了这份工作,燕大骄子的情绪价值可真高。

“小林这字写的不错!”

毕竟是第一次实操,胡文琼特地拿来林朝阳登记成果看看有没有错漏的地方,夸奖道。

“狗扒拉字,没练过,瞎写的。”林朝阳笑呵呵的谦虚了一句。

“你这字可不像没练过的。”

林朝阳确实练过字,而且还是万恶的庞中华,可那都是穿越前的事了,现在他的身份是只有初中学历的农门子弟,还是得低调一点。

说话间,又有学生拿着索书卡来借书。

这次还是林朝阳登记,胡文琼则拿着刚收到的索书卡来到前台后面的升降机处,将索书卡通过升降机送到楼上。

一上午的时间倏忽而过,快中午的时候林朝阳伸了个懒腰,胡文琼说道:“朝阳,你先去大饭厅吃饭,等会儿来换我。”

林朝阳还想让胡文琼先去,她却执意的摆了摆手,他独自走出图书馆。


如果按照正常节奏,这个时候林朝阳应该来个人前显圣,随口念一两首后世流传的经典诗作震惊全场。

可惜在场的年轻人们没给他这个机会,大家对林朝阳的到来并没有太过注意,与他闲谈了几句,便完全沉浸在对诗歌的狂热中。

林朝阳倒不觉得是被冷落了,他能看得出来这帮人是真心热爱。

不过他对这种事提不起什么劲头,反倒是查剑英继续朗诵诗歌时,陈健功和章耀中的对话引起了他的兴趣。

“诶,邹仕方真给茅盾先生写信了?”章耀中问陈健功。

“嗯,团委的人同意了,他执笔。茅盾先生是我们的老校友,肯定会给这个面子的。”

林朝阳好奇的问了一嘴,章耀中跟个包打听一样,把自己知道的情况全说了出来。

五十年代,燕大曾经有一个享誉全国高校的诗社——五四文学社。

早期的成员包括了吴祖缃、谢勉、冯智、钱礼群等人,这些人后来都成了燕大的教授,也是中国文化界举足轻重的人物。

去年国家恢复高考,77级的学生当中有几个能张罗事的,以哲学系的邹仕方和文学系的陈健功为首,向校团委文化部发出建言,希望可以恢复筹办五四文学社的提议,获得了团委的认可。

与此同时,团委和燕大学生会也开始筹备五四文学社的社刊,并致信茅盾先生希望他老人家可以为这份新刊物撰写发刊词并题写刊名。

林朝阳听完章耀中的话,心中是有些佩服的,一来是因为这帮学生们的组织能力,二来也是为燕大对这帮学生的宠爱。

章耀中和陈健功对话的空隙,林朝阳想起自己正在写的小说。

正所谓未雨绸缪,小说写完了肯定要发表的,章耀中之前在《燕京文艺》上发表过诗歌,正好可以借着这个机会向他咨询一下。

“耀中,《燕京文艺》的审稿标准高吗?你有没有相熟的编辑?”

“林大哥,你是要投稿吗?”章耀中好奇的问道。

林朝阳点了点头,“是有这个想法。”

章耀中来了兴趣,问道:“写的什么题材?诗歌?小说?还是散文?”

“小说。”

“小说啊……”他语气沉吟,“我倒是见过诗歌组的编辑,可问题是不管你这一摊儿。”

他说着,眼睛一转,把一旁的陈健功推了过来。

“这事你得找健功,他可是《燕京文艺》的老作者了。”

章耀中把林朝阳想投稿的想法告诉了陈健功,他爽朗的笑起来,“我算什么老作者,就是给刊物投了几次稿而已。不过朝阳你要是不介意的话,我倒是可以拜读一番大作,给你一些参考。”

林朝阳笑道:“那就多谢健功了。不过小说还没有写完,我也是今天恰好见到你们。这样吧,等我写完了小说,再去叨扰你,如何?”

“乐意之至!”

投稿有了领路人,林朝阳再次朝陈健功道了声谢,又跟大家聊了几句之后,眼见时间有点晚了,便告辞离去。

望着他的背影,查剑英问章耀中:“你跟那位同志很熟吗?”

“火车上认识的,林大哥的岳父是历史系的陶教授。”

刚才章耀中帮双方介绍时只通了姓名和身份,并没有介绍多余的信息。

“陶教授啊!”

陶敬法的名字大家都是听说过的,历史系的实力派教授之一,不过在外界名声不彰。

陶教授的女婿,这是中文系众人见到林朝阳的第一印象。

林朝阳回到家中时已经是晚上六点半了,陶母和赵丽正在往饭桌上端菜,见他回来,陶母脸色不虞。

“周日休息就知道在外面玩,作业都做了吗?功课都复习了吗?”

比林朝阳早回来了两分钟的陶玉墨挨了母亲两句骂,一脸茫然,要骂你早骂啊,我刚才进屋的时候不骂,这会儿要吃饭骂上了。

她心里委屈,但善于察言观色,很快便反应过来,母亲骂的另有其人。

莫名的给林朝阳背了个锅,陶玉墨把被母亲骂的怨气撒向了林朝阳,看向他的眼神又多了几分敌视。

陶玉书心思玲珑,对母亲的指桑骂槐心里门儿清,可母亲这种狡猾的损人方式,她也没办法多说什么,只能给林朝阳一个爱莫能助的眼神。

林朝阳很清楚丈母娘对他的意见,不过他觉得与其去讨好不待见他的丈母娘,不如将精力都花在对他青眼有加的老丈人身上。

职场小技巧:单位一把手就一个,站队要认清形势。

随口闲聊般的将自己今天的工作交代了一番,陶父认可的点了点头。

“你刚到单位,多帮同事顶班有助于团结同志。”陶父端起了碗,拿起筷子正想夹菜,又补充道:“不过也要注意尺度,不要被人当成是理所应当的。”

“您说的是。”

“嗯,吃饭吧。”

一家人吃饭,陶玉书给了林朝阳一个赞赏的眼神。

连着五六天时间,林朝阳已经慢慢的适应了燕大图书馆的工作,跟同事们也逐渐熟悉,摸起鱼来轻车熟路,心安理得。

图书馆的工作说忙很忙,说清闲也很清闲。一般早中晚最忙,因为这个时候学生不上课,乌泱乌泱的涌到图书馆来,借阅室和自习室里永远都充满了人。

等到学生们上课的时候,工作就清闲多了,偷闲的时候也比较多。

林朝阳便是利用这样的时间,完成了他第一篇短篇小说的创作。

小说光写完没用,得发表才有钱拿。

又赶上周日,林朝阳没跑去帮同事值班,而是拿着新鲜出炉的稿子往南走去。

32号楼是58年建起的灰砖简易楼,就在教授们住的小洋楼院落燕南园的南面。

在钟亭见面那天,陈健功告诉了林朝阳宿舍在哪,让林朝阳稿子写完了就来宿舍找他。

今天是周日,学生们没有课,走廊上有不少学生端着脸盆,脸盆里放的衣裳,想来是去水房洗衣服的。有的人则是提着洗漱用品要出门,这是去洗澡的。

还有人换上轻快装扮,三五成群走在一起,为首的腰间夹着篮球,这是准备去篮球场挥洒汗水的,陈健功就在其中。

“健功!”

林朝阳极其熟稔的招呼了一声,陈健功也报以亲切的回应:“朝阳!”

他心知林朝阳必定是来送稿子的,便对身边的同学道:“你们去吧,有朋友来找我。我不在,好好打,输的别太难看。”

“你不在正好,我们肯定能大胜经济系二十分。”他的嚣张被同学们怼回来,一群人嬉笑着分别。

陈健功领着林朝阳进了宿舍,又给他倒了杯水。

“看样子,稿子写完了?”


《牧马人》在《燕京文艺》发表已近两个月时间,在读者群体当中备受好评,评论界也颇多赞扬,最近一个月以来陆续有不少评论家都对这篇小说发表了意见和看法,让这部小说引发的议论和影响进一步扩大。

能够跟写出这样一篇具有影响力的优秀作品的作者近距离交流,梁佐激动的直哆嗦。

林朝阳跟他说了几句话,这哥们儿说话又快又哆嗦,好像卡了带的复读机,他忍不住看向章耀中:你这哥们儿什么毛病啊?

“你别管他,他就这样。一激动就哆嗦,关键嘴还特别能说,不带停的。”

事实确实如章耀中所说,梁佐这人激动归激动,哆嗦归哆嗦,但思维非常清晰,隐隐能看出点后世“喜剧大师”的影子。

在梁佐跟林朝阳讨论小说创作技法和思路的时候,林朝阳很想给他来一句:回家问你妈去!

这可不是骂脏话。

后世大众都知道梁佐是知名的喜剧编剧,经典情景喜剧《我爱我家》《闲人马大姐》的编剧,而他的最早成名是在春晚舞台上。

1986年的姜昆携相声《虎口遐想》登上春晚舞台,一炮而红,梁佐便是这个相声的编剧。

两人之所以会有这次春晚舞台上的合作,是因为当时的姜昆灵感枯竭,想去找国内的知名女作家谌容求助,而谌容正是梁佐的母亲。

姜昆在谌容家里看到了梁佐刚刚创作出的小说《虎口脱险》,一眼便相中了这篇小说,劝说梁佐将小说改编成了同名相声,于是才有了后来两人的合作,和这部相声的一炮而红。

有一个作家母亲,在创作这件事上,梁佐求助于他人实在是舍近求远。

但林朝阳也大概能猜出梁佐的心思,年轻人嘛,总有点莫名其妙的傲气,靠父母算什么好汉?

两人交流了快一个小时,梁佐总算是心满意足。

章耀中又跟林朝阳说了几句话,他注意到林朝阳手腕上的手表。

表情惊奇,“什么时候买的手表?还是我们沪上牌的呢!”

林朝阳将手放下,又扯了扯袖口将手表盖上,显得朴实无华。

章耀中刚想夸他一句低调,就听林朝阳说道:“你嫂子给买的。”

我就多余问!

又过了几天,燕大的考试季进入了尾声,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们,都在为放寒假做准备。

陶母最近这几天在划拉电视机票,之前家里人商量好了要买电视机,可这年头很多东西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

连吃饭都得要粮票,何况是电视机这种高精尖的工业品呢?

可惜现在这玩意可是个紧俏货,没那么好找,最后是大舅哥从他们学校的的同事那里搞到了一张电视机票,而且还没花钱,就请人家吃了顿饭。

拿回电视机票的当晚,大舅哥在饭桌上表现的十分自得,毕竟可不是谁都能不花钱就搞到一张电视机票的,这玩意要是放在外面卖,少说也得值个大几十块的。

最后不知道是触动了大嫂赵丽的哪根神经,在家里向来没有存在感的她难得说道:“你也不看看你平时在学校请了多少顿饭?”

人都说,别把老实人给逼急了,要不然你连道歉的机会都没有。

很显然,今天晚上大舅哥就把大嫂赵丽这个老实人给逼急了。

此时他面容有些窘迫,“你看你说这个干嘛?人情往来嘛,朋友之间……”

“好了!”大舅哥的狡辩被陶父打断,他沉声道:“收到电视机票该谢要谢谢人家。你孩子都这么大了,要顾点家,别总让别人替你擦屁股。”

陶父的话语带双关,大舅哥呐呐无言,但饭桌上脸色最不好看的却是陶母。

大嫂赵丽和大舅哥是两口子,夫妻一体,谈不上擦屁股,陶父的话指的是谁不言自明。

这时候林朝阳却在观察着自家媳妇的表情,眼角的皱起和疯狂抽搐的嘴角无不在诉说着她的好心情。

等回到房间里,陶玉书终于忍不住哈哈笑了起来,生动的诠释了什么叫幸灾乐祸。

“瞧把你给乐的!你哥挨骂你就那么高兴?”

陶玉书笑着说道:“关键不是我哥,是我妈。我爸这人爱给人留面子,平时是绝对不会说我妈的。可今天嫂子发火了,我爸总得表个态不是?”

其实陶玉书不说林朝阳也明白,别看大嫂赵丽平时在陶家不言不语,在大哥陶玉成那也跟个受气包一样,但她在陶家的地位可比林朝阳这个“赘婿”高多了。

大舅哥当年是下放到云南的,要不是娶了大嫂赵丽,他这辈子可能都回不了燕京。

更何况,大嫂赵丽为了家庭甘愿放弃了在云南的工作,跟着大舅哥来到燕京,人家家里在云南条件可不差。

站在后世人的角度,大嫂这怎么着也得算是个“恋爱脑”了。

趁着陶玉书不注意,林朝阳找到了大舅哥,将五十块钱交给他。

“这是干嘛?”

“电视机票钱。这票是你的人情,怎么还我就不管了。电视买回来大家都看,我跟玉书也出点钱。”

买电视机,陶父这个一家之主要掏大头,陶玉墨还在上学不算,大舅哥贡献了一张电视机票,那他们掏点钱也无可厚非。

“妹夫,讲究!”陶玉成向林朝阳比了个大拇指。

“别跟玉书说。”

大舅哥心领神会,哪个男人没有点私房钱,拿私房钱办事,这更让大舅哥感到林朝阳这个妹夫能处。

等林朝阳回了房间,正打算上床睡觉,门口传来了敲门声。

敲门的是陶玉墨,陶玉书问:“什么事?”

“我找我姐夫!”

找你姐夫?

陶玉书看了林朝阳一眼,你们俩关系什么时候变这么好了?

林朝阳回了她一个眼神:我哪知道啊?

小姨子突如其来的态度转变让林朝阳有些意外,不过这丫头有个吃人嘴软的毛病,现在这个态度必然是有事相求的。

“什么事?”林朝阳问道。

陶玉墨期期艾艾,态度有些不好意思,毕竟之前她对林朝阳的态度可不算多好,她看了看姐姐陶玉书,犹豫了一下才说道:“姐夫,你跟五四文学社的人是不是挺熟的?”

“还行,认识几个经常去图书馆的学生。”

“后天五四文学社有个诗歌座谈会,是应《诗刊》的邀请举办的,你能不能帮我跟他们说说,让我也参加。”

诗歌座谈会这事前几天章耀中和梁佐找他的时候,他还真听他们提过,不过人家既然是座谈会,怎么可能让一个高中生参加?

再说了,这小丫头从他一来就出言不逊,这会儿求他帮忙,他就得答应吗?

林朝阳一脸笑容,写满真诚,“哎呦,这个我可帮不上什么忙。”

“姐夫~”

陶玉墨见林朝阳毫不留情的就拒绝了他,知道他肯定是记恨她之前的态度。

“嗯哼!”

陶玉墨一声娇滴滴的示弱引来了姐姐陶玉书的警告,“玉墨,你先出去一下。”

陶玉墨不甘的看了林朝阳一眼,走出了房间。

“那个诗歌座谈会,你能帮上忙吗?”陶玉书问道。

“不好说。具体情况我也不了解,只知道是《诗刊》和五四文学社一起组织的,倒是有不少学生会出席。”林朝阳如实说道。

陶玉书思忖片刻,说道:“这丫头吃人嘴软,你要是帮她这回忙,以后她对你的态度肯定能好上不少。”

“态度不态度都无所谓,你要是说行,那我就帮他问问。”

林朝阳的这个表态让陶玉书很是满意,不过她还是说道:“不能就这么轻易答应她……”

她大眼珠子一转,“我先出去训她几句,省得她以后没大没小的。”

不管是在职场还是生活中,别人求你帮忙是很常见的事,但切忌答应的太痛快,要不然人家嘴上谢着你,心里却拿你当冤大头。

能帮的事要为难着帮,不能帮的要表现出尽力而为的帮。当然了,前提是这个人你愿意帮。

林朝阳给陶玉书比了个大拇指,“高,实在是高!”

陶玉书脸上略带得意之色,却在出门之际快速敛去,表情严肃。

“这会儿有事求人想着那是你姐夫了?之前怎么不是这个态度?”

“你以为人家座谈会是什么地方?他张张嘴就能让你去参加?”

“以后态度好点,听见没有?”

“座谈会是你一个高中生就能去的?先让你姐夫帮你问问吧,你别有什么指望。”

……

过了一番嘴瘾,陶玉书回到房间来,脸色轻松愉快的跟林朝阳比了个手势。

小丫头片子,轻松拿捏!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